喜从天降:农开项目终获批 2012年12月8日,是我们的好日子,勤劳朴实善良的夏邑县王集乡人民终于盼来了这一天。一时间,干部人人传达着喜讯,村民各个分享着喜悦,原来是我们乡里申报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终于获得了省、市、县农业部门的批准,就要在王集乡这块土地上实施了。干部高兴,群众欢迎。“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今天是个好日子,打开了家门咱迎春风……”我们唱歌,我们跳舞,看着一个个欢呼雀跃的干部,望着一群群质朴憨厚的农民朋友,我的眼睛湿润了…… 重任在肩:誓将旧貌换新颜 王集乡位于县城北部11公里处,乡域面积5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5.7万亩,耕地性质为“西沙东粘中两合”。现有人口48225人,辖区内道路总里程125公里,其中省道S202穿境而过,全乡属于淮河流域,辖区内沟渠分别流向虬龙沟和巴清河两大河流。是典型的工业小乡,农业大乡,财政穷乡,全市经济排序落后。农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耕种生活,农业基础设施太落后。排水沟渠均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挖的,多数都已经淤积成平地。特别是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民把土地看的比较贵重,把沟渠平整后开垦成土地,即使没有被平整的沟渠,也大多是断头沟渠,已经没有排水功能。一到汛期,村庄内排水困难,大田内积水严重。全乡仅有的一些机井,几乎有三分之二被毁坏,不能使用。这些原有的机井,大多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打的,一到干旱年份,机井干涸,根本起不到灌溉作用。再有严重的电力不足、道路泥泞、桥涵破损等诸多因素,造成我乡的农业几乎是靠天吃饭。农业基础薄弱,农田水利设施差,农业生产困难,农民生活诸多不便。当地农民说:“旱不收,涝不收,靠天吃饭盼丰收。” 2010年5月我调入王集乡任党委书记,通过走访调查,座谈了解,看到王集乡干部思发展、谋发展的意识浓,群众想发展、盼发展的愿望强。组织选派我一个女同志任党委书记,重任在肩。怎样才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省委书记提出“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粮食如何保,民生怎么办”的课题如何在基层落实,王集乡新一届党委应该理出什么样的发展思路,如何才能做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等一系列问题摆在我的面前,我进行了认真深刻的思考。一次下乡督查各村抗旱浇麦情况,看到许多连夜排队等井浇麦的村民,走着泥泞不平的乡间土路,从农村长大的我再也坐不住了,这些情景深刻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刺痛了我的心,总是彻夜难眠,辗转反侧,总有一股辛酸和惆怅涌上心头…… 当了解到我县太平镇、北岭镇、胡桥乡等几个乡镇陆续搞起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干部欢迎、群众喜欢、成效显著时,就分期分批组织干部群众到项目乡、项目村考察、参观,连续召开多次班子会、党员会和群众代表会,围绕着“项目从哪里来、有了项目怎么办、项目来干什么”为主题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讨论,最终统一了思想,确定了夯实农业基础,争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由农业发展带动整个乡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思路。全乡上下齐动员,步调一致,向上争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作为党委书记的我决心利用两年的时间改变王集落后局面,誓将旧貌换新颜。项目争取过来了,喜讯传来了,苦难也随之接踵而来,由于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致使乡村干部队伍精神不振、工作无力度、懒庸散现象等无一不影响着今后项目工作的开展,项目区内的清障、选点、埋线、打井、架电、质量把关无一不牵涉着村民的利益…… 务实重干:干部传唱《吃亏歌》 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动员大会上,我号召乡村干部学唱《村官李天成》中的主题曲《吃亏歌》,学习李天成同志“能吃亏、肯吃亏、不拍吃亏”的工作精神。教育引导干部,当干部就应该肯吃亏,肯吃亏才能有权威;当干部就应该常吃亏,常吃亏才能有所作为;当干部就应该多吃亏,多吃亏才能有人跟随。能吃亏、肯吃亏、不怕吃亏,工作才能往前推。要求乡村干部人人传唱吃亏歌,个个争当吃亏典型。农开工程涉及面广,牵涉到群众一家一户的切身利益。常言道: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到是干部。党员干部一带头,再难的事情也能办成。一期2万亩农开工程,在前期清障工作中,仅清理大田地上的树木一项就清理了60多万棵。修路、恢复路肩、开沟挖渠、上土方工程12.6万方,涉及群众无一人有意见,工程实施顺利,清障迅速,社会效果好。 项目批下来后,项目实施是关键,为了实施好项目,全乡上下大力倡导务实重干,坚持“四个一线工作法”即:工作在一线指挥,任务在一线落实,经验在一线总结,干部在一线发现;在干部队伍中培育“四敢型”干部,即:敢想、敢干、敢闯、敢于碰硬;坚持“四项制度”,即:以制度管人理事,靠机制激发活力,以督查推动落实,靠奖惩体现公平;在奖惩上实行“四个不一样”,即: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与干少不一样,干好与干坏不一样,干成事与不干成事不一样;在体制上坚持民主集中决策,分层管理,分级负责。通过整顿,转变了干部作风,提振了干部士气,鼓足了干部干劲,从而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当时,用干部的一句话形容就是一个字:“干!”两个字:“干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13个项目村的村组干部冒严寒顶雨雪,清理大田地的树木、上土方。分管领导田文平天天坚守在项目区、项目点。农办高德显带领乡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搞测量、做规划。乡长曹自然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我们的干部经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锻炼培养了一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乡村干部队伍。 认真细致:严把工程五大关 在其位就要谋其政,要想改变王集乡落后面貌,唯一的出路就是一句话“苦干、实干、拼命干”。“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既然选择了前方,就要风雨兼程。10余年的组织工作生涯,我养成了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碰硬和敢于担当的性格。为确保农开工程的实施,我们做到了严把工程“五大关”:一是亲自挂帅,把握好队伍关。为了确保对农开工作的领导,我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的组长,由乡长担任常务副组长。工作干好干不好,用人最关键,农开工作项目多、责任大、管理难,迫切需要一名有责任心、事业心、有能力、能吃苦耐劳、并且要对乡情熟悉的班子成员分管此项工作,我和曹乡长对班子成员逐一进行了分析,最后决定由家在本乡、工作踏实肯干的田文平同志具体分管。并从乡干部中,层层选拔、从后备干部队伍中挑选两名素质高、能力强的干部,充实到农业开发办公室,确保了有人办事、有人干事。二是合理布局,把握好规划关。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我要求农开工作小组将2万亩地块全部走访一遍,每一块地质,每一条小路都要认真标记。每一眼旧井,每一个坑塘,都要认真核对。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方式,来回征求群众的意见,在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将井、桥、路、电线、变压器全部规划到位,力争准确无误。三是精心组织,确保质量。相继召开了乡村干部会、党员会、群众代表会,并让群众积极参与到监工队伍中来,用我们的土语就是“发动群众斗老板”。我们不论哪的老板,我们只要合格的工程,让上级投入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花在农田里。在每一眼机井建设中,我们都有两名群众代表和一名党员干部进行现场监工。在每一个标段修路的时候,我们都有六名以上的群众代表进行现场监工。其中有一门党员带领两名群众在料场监工,量深度、测水平、看材料、把标准,确保材料标准合格,用足用到量。在施工现场,有一名党员带领两名群众,手拿钢尺,确保水泥路面的厚度。由于群众的积极参与,我们的桥、井、路、电、地埋管道等工程质量达标,实现了工程优质,干部优秀。四是责任到人,把握好管护关。好工程是前提,好管护是保障。我们将所有工程都配有专人管护。并且从村级经费中解决他们的待遇。使他们看护上有责任、看好了有待遇。五是依法办事,把握好负担关。我们对涉及的13个项目村进行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由于工作深入细致,全乡没有发生一起加重农民负担行为,涉及到的2.1万群众没有一人因为自己的眼前利益影响工程进度。 初见成效:铸造农业新辉煌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省、市、县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的指导下,在全乡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乡的农开工作初显成效。截止目前,全乡共新打机井226眼,修复旧井122眼,机井配套388眼,建桥涵230座,新修水泥路15公里,渣石路14.4公里,疏通沟渠43公里,安装100千伏变压器20台,架设高压线9.5千米,地埋线80千米,节水管道120千米。各类羡慕工程均高标准高质量如期竣工。“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预期目标初步实现。由于农业设施的改善,农民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我乡也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无公害大白菜生产基地、农民培训工作先进乡镇、科普工作示范乡镇”,被评为商丘市“林业绿化模范乡镇”等诸多荣誉称号。 通过项目建设,提高了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和培育了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是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基础条件得到改善,农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且实现了当年投资,当年见效。我乡新配套的机井,在麦收前全部完成,麦收后就遇到干旱,在整个抗旱抢种过程中,全部发挥了作用。整个项目区秋种比非项目区提前5天完成。我们建成了高标准良田千亩示范田2个。2013年9月20日,河南农大农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杨清华教授来我乡农开区调研,并对项目区的玉米进行抽产,当测量到项目区的玉米亩产量达到600公斤的时候,对于我乡项目区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据统计,一期农开工程项目共投入资金2990万元,直接受益群众达2.1万人,可为项目区村民带领直接经济效益1000余万元。 二是产业化经营快速推进。农业生产条件的极大改善,为加快土地流转奠定了基础,据统计,全乡共流转土地12000亩,创建了高标准良田千亩示范方2个,农业效益持续提高,仅土地流转一项,给项目区村民带来直接经济效益500万元。有效改进了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农户科学种田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丁梨园村积极开展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大力推进温棚蔬菜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素质较高的科技示范户,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同时由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带动了全乡无公害蔬菜种植、食用菌种植、瓜果种植等一批高效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由于农开项目的实施,农业种植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一步健全,农业综合效益持续提高。项目区内一般良田亩均增收50公斤以上,高的可达100公斤。项目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地调整产业结构,千方百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力推动了绿色农业和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收到明显成效。 农开项目的实施,振奋了我们乡干部的精神,激发了我们干事创业的热情不仅我们的农开项目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省、市、县领导的认可,2014年,我们王集乡还被评为“市级文明乡镇”、“市信访三无乡镇”、“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县社区建设二等奖”等十多项先进。 风正好扬帆。站在广袤的田野上,放眼远望,一片片绿油油的麦田里,一群群农民朋友在辛勤劳作着,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收获,看到了王集乡美好的明天…… 河南省夏邑县王集乡党委书记 郝桂芝 ![]()
来自: 商丘网 ;原作者: 郝桂芝 不离;不弃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