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民网 首页 综合 省内资讯 查看内容

爱,没有国界

2015-4-1 16:30 |原作者: 徐洪波 | 评论: 0|来自: 三门峡日报

摘要:    近年,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到三门峡,融入了我们的生活,美丽的天鹅之城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我们会在街上与他们擦肩而过,或在某个餐馆与他们相遇,听他们说我们听不懂的语言,或者“怪腔怪 ...
  

 

    近年,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到三门峡,融入了我们的生活,美丽的天鹅之城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我们会在街上与他们擦肩而过,或在某个餐馆与他们相遇,听他们说我们听不懂的语言,或者“怪腔怪调”的中国话。他们生活在我们身边,但与我们的生活没有太多的交集,我们对他们了解甚少。那么,这些“老外”在三门峡生活得怎么样?平时都做些什么?三门峡的什么吸引了他们,让他们流连忘返?今天起,本报记者带着读者,一起走近这些生活在三门峡的外国人。

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跨越太平洋,乘飞机十几个小时,行程1万多公里,踏上中国的土地,辗转来到三门峡——三位漂洋过海的“老外”义工,在三门峡市社会福利院停下脚步,用善良与爱心为这里的孩子们传递异国温情。

罗洁雨:福利院里的“老外主管”

今年44岁的Karen Norman皮肤白皙、一头金发,说话时满面笑容,她有一个诗意的中文名字——罗洁雨,能说一些简单的汉语。“3月的三门峡很漂亮!”3月27日下午,在市福利院,罗洁雨手舞足蹈地对记者表达着自己对三门峡的喜爱,“这里有山有水,和我的老家阿德莱德非常像。”

阿德莱德是澳大利亚一个美丽的港口城市,罗洁雨在那里学习了护士专业后,于2002年通过国际关心中国慈善协会(简称ICC)来到中国,在湖南长沙、衡阳先后工作、学习了10年。2012年8月,她作为ICC在三门峡市开展的春晓残疾儿童服务中心项目主管,来到了三门峡市福利院。

在罗洁雨的眼中,三门峡人说话、待人温和,这座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新时代的精彩,她很快便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作为60个员工的“老外主管”,罗洁雨不仅要有条不紊地处理管理工作,还经常在医务室帮忙照顾生病的孩子,有时还需要联系其他城市的ICC同事,寻找条件优越的医疗机构对患病儿童进行治疗。“为孩子们提供爱、希望、机会。”罗洁雨说,这是她工作的宗旨,也是她远渡重洋来到中国的初衷。

罗洁雨有一个特殊的工作伙伴——一只名叫rainbow(彩虹)的宠物狗。每隔一周的星期五,她都会带着rainbow到福利院和孩子们玩耍。她认为,接触小动物是一种治疗教育,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爱心,给他们带去希望。

在中国生活了13年,罗洁雨切身感受到了中国社会福利事业的改变和进步。她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普通学校也可以接受残疾孩子。当记者询问她准备何时回国时,罗洁雨脱口而出:“我在这里!我想继续帮助他们!”短暂的沉默之后,她接着说:“但是我希望他们能够再也不需要我,不需要帮助!”

丁布朗夫妇:孩子们最亲的爷爷奶奶

记者在市福利院婴儿房,看到一位头发花白、身穿墨绿色针织衫的外国老太太正怀抱着一个哭闹的婴儿轻轻安抚,一位红颜白发的外国老先生正在整理婴儿床铺。

这两位老人是一对夫妇,来自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他们的中文名叫丁布朗和茜拉。今年67岁的丁布朗和70岁的茜拉现在是罗洁雨义工团队的成员,他们原本同在布里斯班的一所工程公司工作,退休后,夫妇俩计划着做一些对社会和人生有意义的事。

“我们之前通过ICC资助了一个长沙的孩子,2013年9月又通过ICC在长沙做了短期义工,后来决定来中国做长期义工,希望帮助更多的孤残儿童。”丁布朗和茜拉通过翻译告诉记者他们来中国的理由。

来到福利院,孩子们清澈的明眸、天真无邪的笑容打动了夫妇俩的心,他们觉得要为这些孩子做点什么。如今,茜拉在婴儿房帮助护理员照看小宝宝,丁布朗则照顾年龄稍大些的孩子,并给孩子们做一些手工艺品,有时还会帮助福利院的工作人员维修器械设备。

茜拉自称是孩子们的奶奶,孩子们也特别亲近她。在婴儿房里,一岁多的琪琪抱住茜拉就不撒手,肉嘟嘟的小手紧紧攥着她的衣襟,依偎在她肩上。“孩子们需要我们的爱。”茜拉说,虽然语言不通,但是孩子们都能从她的表情和动作里理解她要表达的意思,“爱是没有国界的”。

“在异国他乡照顾别人的孩子,你们的孩子同意吗?”记者问,茜拉和丁布朗笑笑说,自己的孩子都已经长大,有了自己的生活,“这里的孩子更需要照顾”。

谈及一年半的义工合同到期后两人准备做些什么,茜拉思考了一会儿说:“我们将以短期义工的形式再回来。”说完,她突然啜泣起来,双手捂住脸,不停地重复:“我爱他们,我爱他们……”

异国生活丰富多彩

工作之余,3位澳大利亚义工在三门峡的生活也十分丰富。每逢春节,他们会和福利院的孩子们一起动手包饺子,一起吃团圆饭。圣诞节时,丁布朗和茜拉会为孩子们制作澳大利亚传统烤肉,罗洁雨会装饰一棵漂亮的圣诞树,所有人围聚在一起“开PARTY”。

罗洁雨说她很喜欢中国文化,除了在网上查阅、学习相关资料,平时还经常收看电视,主要关注体育、儿童方面的新闻,遇到听不懂的中文,她就看画面。在她看来,这是最快融入当地生活的方法之一。

谈起在三门峡的生活,丁布朗夫妇打开了话匣子,其中一次看电影的经历让两人记忆犹新。“当时我们看的是美国电影,开场后发现是中文配音。电影院的工作人员非常贴心,在征得其他观众同意后,为我们放映了英文原声、中文字幕的版本。”说到这里,丁布朗显得十分感动。

丁布朗和茜拉还有一个要好的三门峡朋友,经常会教夫妇俩学习中文,还带他们游览地坑院、甘山等三门峡的风景名胜。在他们眼中,三门峡人亲切、友好、善良,让他们在异国他乡感受到了温暖。丁布朗说,他的家乡布里斯班有一个中国城,他和妻子经常去那里的中国餐馆吃饭,来三门峡之后,他们更是爱上了这里的美食,“米粥、烩面、大盘鸡……”茜拉用蹩脚的中文细数着喜爱的三门峡美食。

三位“老外”义工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义务为三门峡的社会福利事业作贡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超越种族、国界和地域的爱。

来自: 三门峡日报 ;原作者: 徐洪波 曹安月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