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民网 首页 综合 省内资讯 查看内容

走进开封市二师附小,感受特色“走班制”教学

2015-4-16 17:17 | 评论: 0|来自: 中原经济网

摘要: 随着各学校对个性化教育的重视,各种主题的特长小组、兴趣社团在中小学遍地开花。您可见过“烘焙课”、“面点课”等个性化课程走入校园?您可见过小学生像大学生一样“走班”上课?  所谓“走班”是指学生们没有固定 ...
     随着各学校对个性化教育的重视,各种主题的特长小组、兴趣社团在中小学遍地开花。您可见过“烘焙课”、“面点课”等个性化课程走入校园?您可见过小学生像大学生一样“走班”上课?

  所谓“走班”是指学生们没有固定的教室,更没有固定的课桌,淡化原有的“行政班”概念,学生根据要学的课程到课程所在教室上课。

  近日,大河报记者了解到,开封市二师附小作为全市第一所尝试“走班制”教学模式的学校,正在进行着个性化教学的实践。带着疑问和好奇,记者来到该校课堂,感受了这种以兴趣为导向的“走班制”教学。

  周四下午欢乐多

  周四下午,记者来到二师附小,操场上是孩子们带球奔跑的身影,还伴着激动的呼喊声;操场东侧孩子正在练习跆拳道,劈叉、压腿、横踢、竖踢都毫不含糊;走近北侧教学楼,阵阵浓郁的奶油香味扑鼻而来。这就是属于学生们的“走班制”教学。

  每个孩子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去学习,不同于平时上课那样端端正正坐着,兴趣课堂的自由度非常高。

  “老师,我来,让我来吧”,戏曲课堂上,孩子们纷纷起身举手,抢着向老师展示自己会唱的戏曲选段,不仅有豫剧唱段,有一些孩子将越剧、京剧也演绎得有模有样。

  走进编织课堂,这里非常安静,孩子们都翻动两只小手穿针走线,就像有完成什么精密的实验任务。一位小男生两只眼睛直直地盯着针尖,生怕一眨眼就打错了地方,手指手腕相互配合,细嫩手指分工明确,食指、拇指控制长长的毛衣针,将各色毛线上挑一针下引一针,似乎每一针都经过了深思熟虑。虽然孩子们的技术算不上娴熟,但是蹙眉噘嘴的认真表情表现出了他们的专注。

  快看,这是我做的

  不同于编织课堂的安静,烘焙课堂热闹非凡。孩子们三两成群地讨论着饼干做成什么形状,打算放多少糖。课桌旁,一个小胖墩儿眉头紧蹙,倾斜着上身眼神直视,紧盯着手中的打蛋器,起泡的蛋液在他认真地搅拌中形成漩涡。直到黄白分明的蛋液相融为沫,他才松了口气,抹下额头上的汗珠,开心表达:“很担心打出来的不合格,还怕打太快鸡蛋会溅出来。”

  记者发现很多课堂的老师都不像往日站在讲台讲大课。巴乌班的老师站在一边给练习的孩子打着节拍;面点班的老师一一帮孩子检查肉丝卷的形状;编织班的老师就坐在学生中大手握小手地教。

  “快看,这是我做的肉丝馍。”“你看,这是我做的笔筒,我自己设计的,画也是我画的。”在记者经过的课堂,很多孩子得意地向记展示自己的作品。

  让每个孩子都出彩

  据了解,二师附小两校区共开设80余种课程。这些课程充分尊重孩子们的意愿,先在学生中调查,再综合考虑推出选课单。

  如此自由的一下午,孩子们会不会自制力不强,达不理想效果呢?记者提出了自己的担心。二师附小校长冯东辉非常自信地告诉记者,首先,管理不会放松,每个特色班老师都会按名单点名;其次,孩子们上课兴致很高,课堂较之平时是自由了些,但是学生都能通过这个下午了解一定的知识,拿得出像样的作品。小学属于基础教育阶段,对于各种课程的学习以培养兴趣、激发潜能为主,并非必须达到什么水平。

   当问及面对如此花样繁多的课程,师资如何配置的问题,冯东辉自豪地表示,本校老师全员参与,争取“一专多能”。二师附小副校长陈伟华告诉记者,很多老师都将自己的小技能、小绝活倾情奉献,根据自己的特长开设课程。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多样需求,学校还聘请了很多校外专业人士给有兴趣的孩子们传授快板、茶艺、京剧等技艺。
来自: 中原经济网 ;张亚鸽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