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我市在文化城西广场举行2015年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现场进行了科技成果展示、草根发明展示、青少年科技创新展示、应对气候变化模拟展示等。 据了解,从2001年开始,我市已成功举办14届科技活动周。本届科技活动周的主题是“创新创业,科技惠民”,旨在让大家感受科技、体验科技,更加理解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让创新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 现场:我市科技创新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活动现场吸引了众多市民观看,现场技术人员为大家精心讲解,引来阵阵赞叹声。 据了解,本次征集了200件科技成果,展出了120件;征集了130项我们身边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现场展示了100项;青少年科技创新的成果,共选择了60多件作品,现场有部分展出。 此外,现场还安排了市农牧局、市林业局、市食药监局、市卫计委等单位的工作人员开展科技咨询、医疗服务,提供科技生产、健康保健方面的咨询。人工影响天气模拟演示、机器人竞技、绿色建筑等展示内容也丰富多彩。 学院派:高校科技创新成果成亮点 知识是创新的基石,学校是传播知识的殿堂。在科技成果展示中,高校科技创新成果成亮点。 在黄河科技学院应用技术学院作品展区,3D打印机引来众多市民围观。市民黄先生直言:“我就是冲着3D打印机来的。”活动现场,在技术人员的操作下,一个个逼真的作品就被打印出来了。据了解,3D打印技术是通过导入电脑生成的3D模型,使用专用耗材将模型打印为实体物品的。经过我市技术人员改进后,在精度满足日常打印的情况下还降低了成本。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的矿用隔爆安全型语言声光报警器具有语言报警、打点信号、通信联络等功能。现场讲解人员介绍,相对普通报警器,该报警器的创新点在于电压稳定以及实现了远程控制等。 懂得科技创新的学院派当然不仅高校学生,孩子也是想象力丰富的“科学天才”。在现场展示的科学幻想绘画作品中,济源晨报记者看到,“塑化废品能源转化站”“尾气转换器”“垃圾收集器”“污水处理机器人”等作品不仅展示出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更显示出他们对环境、能源等问题的思考。以“尾气转换器”为例,其作者王一帆在创意说明中写道:“每天路上有很多汽车排放尾气。我设想,如果能发明一种尾气转换器,把尾气转换成能源供人们利用,那该有多好啊!” 草根派:重视实用,不少已投产 相对于学院派的“理想主义”,草根发明展示中的作品则多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少已经投产,甚至有成熟的产业链条。 在草根发明展示中,济源晨报记者看到一个家用型节水系统发明。其专利权人翟水生说,水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国家对节水项目给予一定的补助扶持政策。翟水生介绍,他发明的通用型节水系统在我市已经投产,多应用于公厕等,虽然目前尚未成规模,但除我市外,山西省晋城市和我省洛阳市已有商家表示与他有合作意向。 邵原镇牛庄村60岁村民范元庆则在现场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作为发明者,范元庆此次带来了两个项目,一个是自动化放沙清淤闸门,另一个是倒装炕床式烤房。范元庆表示,由于投资金额大等原因,目前尚未找到合伙人,但是他很期待合伙人出现,共同完成梦想。 此外,济源晨报记者在现场还看到了陀螺。与普通陀螺不同的是,该陀螺名为“旋踢陀螺”,不是用鞭子打,而是用脚踢。发明人介绍,该发明解决了鞭打陀螺产生的噪声、扰民、伤人等问题。
来自: 济源网 ;张亚鸽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