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民网 首页 综合 省内资讯 查看内容

“我们村的第一书记”

2015-6-8 22:34 | 评论: 0|来自: 商丘网—商丘日报

摘要: 6月,是丰收的季节。金色的麦田、碧蓝的天空、亮白的云朵,将我市广大农村装点出一派喜庆而忙碌的景象。 “三夏”大忙,谁也闲不住。6月4日早晨5时,民权县龙塘镇付庄村的党支部第一书记李帅坤就到农田里遛达了。因 ...
  6月,是丰收的季节。金色的麦田、碧蓝的天空、亮白的云朵,将我市广大农村装点出一派喜庆而忙碌的景象。

  “三夏”大忙,谁也闲不住。6月4日早晨5时,民权县龙塘镇付庄村的党支部第一书记李帅坤就到农田里遛达了。因为“三夏”的主要工作是在农田里,这天直到夜里快11时了,李帅坤基本都是在田间地头忙活——服务村民麦收、查看有无火情、做秸秆禁烧的宣传等等。他休息的时候,已经快深夜12时了。

  这一天,还有102个村的党支部第一书记也在各自忙着本村的“三夏”工作。

  这103位村第一书记可不一般,他们全部来自市直100个机关企事业单位。为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从1月4日开始,他们离开机关办公室,深入全市103个贫困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他们将身心扎根在农村,为改变贫困村的落后面貌起早贪黑、尽心竭力:建设基础服务型党组织、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强乡村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半年时间过去了,这103名市直单位驻村干部,这103位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就如散布在我市广阔农村的星星之火,燃起了农村和谐发展的燎原之势。

  把基层服务延伸、延伸、再延伸

  宁陵县城郊乡陈克常村有一个让全村人都感到骄傲的古宅子,这个古宅子据说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即使到如今,这个宅子在村里的中心位置依然是最显眼的建筑。今年,因该村第一书记黄威带来的互联网服务思维,这个古宅子又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黄威,是位80后的村第一书记。他说:“建立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要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要有创新、有突破。”

  以古宅子为中心,以村废弃的小学为基础,黄威在陈克常村建起了一个功能上细致全面、形式上古今照应的党建便民服务站,含文化广场、综合性便民服务大厅、卫生室、村室。黄威将便民服务站称为“红色服务器”,村民通过这个“红色服务器”提出各种服务请求,村干部就通过这个“服务器”将细致的服务点对点地传送到各家各户。

  “以党建带服务,以服务促党建”,年轻的第一书记给陈克常村带来了全新的气息,有了坚强有力、受群众信任的基层党组织,黄威就有了彻底改变陈克常村落后面貌的基础。修路通道、通水引电、发展养殖产业、推进土地流转,一步步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村民们真切感受到了村子的变化。

  我们再把目光转移到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张阁镇沈牌坊村,这里是市编办综合科科长韩克营的驻村点。

  背靠陇海铁路,面朝商周永运河,东有济广高速,西有东沙河。一条三米宽的土路和一个没有护栏的破桥,是村民与外界相连的唯一通道。另外,村里还有个不健全的村“两委”。以上,是韩克营初到沈牌坊时看到的和了解到的情况。

  “这么好的区位优势,却被一条土路限制了。”韩克营说,村子要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基层党组织要带领大家发展离不开服务思维。为此,韩克营来到村子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配齐配强了村“两委”,重塑了党员干部的威信。在此基础上,韩克营带着村“两委”到各级政府跑项目、要资金。

  一条条大路将沈牌坊村与外界联系了起来,一个个项目将沈牌坊村落后的面貌逐渐冲刷掉。将劣势变优势,依托两条河道,沈牌坊村建立了美丽整洁的新型社区。从社区门前通过的长江路延伸段,社区东侧的济广高速,将这个社区的区位优势烘托得更加明显。最近刚搬进社区居住的王大妈说:“原来住在旧村里,晚上出门乘凉看不见人还光被蚊子咬,村里的臭味倒是闻不见,因为都闻了大半辈子了。真没想到我还能住到这么好的社区里,在这里住跟住到城里我觉得也没啥区别了。”

  依托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加强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完善四项基层基础制度,增强农村党员队伍活力,提升农村党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等一系列措施,第一书记们找到了把弱村变强村的抓手,一个个贫困村在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正在逐渐甩掉落后的帽子,享受发展带来的红利。

  把农村经济做强、做强、再做强

  农村要发展,离不开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贫困村来讲,广大农民和村干部都有着渴望致富的强烈诉求和愿望。但是,受制于落后的基础和滞后的思路,贫困村的经济发展似乎有着一道迈不过去的坎儿。

  有坎儿不可怕,沉下心住下身,我们的第一书记们在一个个贫困村纷纷发起了对贫困的歼灭战!

  “这个村子可真穷啊。”这是市财政局的驻村干部聂德峰来到民权县花园乡朱庄村后最直观的感受,“这个村有300多户人家,其中竟然一大半都是贫困户”。

   通过调研和征求村民的意见,聂德峰依托朱庄村现有基础,制定了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建设高标准粮田,培育新型农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扶贫到户,造就专业技能新型农民的发展思路。

  半年时间过去了,现在的朱庄村有了水泥路,有了互助社,100个贫困户都分到了适于养殖的羊,其他项目建设也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

   贾清远出门打工的时候,聂德峰还没有来到朱庄村,前几天回来收麦的他发现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知道这一切变化都是因为村里来了个第一书记后,贾清远对妻子说:“跟着这么好的干部,咱家可得好好干啊。”

  发展农村经济,目光既要关注当下,也要着眼未来,这就要求我们的第一书记们为各个村子建立可持续的发展规划。

  宁陵县柳河镇胡庄村靠近310国道,有着先天的发展优势,来自市行政服务中心的陈少哲作为该村的第一书记,积极推进该村的土地流转,大力发展果树种植和高科技农业,以期为该村建立一个集种植、养殖、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目前,该村已流转土地2400亩,建起了600亩的果园和400亩的高科技农业园。

  梁园区王楼乡小坝村的第一书记是来自市工信委的魏志亚。自来到村里后,魏志亚就把身子扑了下去,通过走村串户,了解村情,他带领村“两委”制定了《小坝村三年发展规划》,引导村民发展附加值较高的桃树种植产业,目前该村已种植水蜜桃树100多亩,挂果后经济收益将是粮食作物的8到10倍。同时,他还积极协调畜牧部门,对小坝村200多名村民进行了养殖培训,利用40万元扶贫资金,积极引导100户村民进行山羊养殖。

  一说起自己村的第一书记,村民老王就抑制不住地自豪了起来,“魏志亚书记可是市里来的人啊,人家可是很有头脑的,你看现在我们村发展得多好。我们的第一书记,真好!”

  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光明说:“驻村工作队要紧紧扭住统筹城乡发展的‘牛鼻子’,着力基层、服务基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努力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市直机关干部来到农村,做起第一书记,就是带着服务农村、发展农村的使命来的。通过提高农村和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强化科技支撑体系,健全投入保障体系, 第一书记们将为农村的发展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

  把民生诉求做实、做实、再做实

  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谢芳来到睢阳区冯桥镇安楼村的时候,孩子还只有一岁。半年时间过去了,如今安楼村的村民都知道了村里有个女第一书记,但是一岁半的孩子却与妈妈陌生了很多。

  谢芳在来到安楼村的第一天的工作日记中这样写道:“沉得下身,干得成事……解难题、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让农民的生活好起来,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心间。”

  说到,就要做到。来到村里,谢芳通过调研,发现安楼村缺少乡村公路,学校房屋破旧,缺少村卫生室,存在安全饮水问题。解决民生问题,成了谢芳“解难题、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的抓手。通过多方协调资金,半年的时间里,谢芳为这个贫困村建立完善了村卫生室,请来了义诊的医疗队伍,修建了公路,改善了饮水设施。

  对于初到安楼村时心中存在的“能不能做出事,心里也没底”的谢芳来讲,半年来她真真实实地为村民做了不少事。谢芳说:“来到村里,看到村民的生活状况,我的压力很大。但是,我想只要能为村民做些事,无论这事是大是小,我只要做实了,那么总会积少成多,让村民从中受益的。”

  安楼村村主任王方彦是个年轻的大学生村干部,他对记者说:“第一眼见到谢主任的时候,我还担心她是机关干部,架子大不务实,但是谢主任只用了一天就让我改变了这个想法,因为我看到她在与群众交流的时候比我还知道该怎么做。而后来她为村民做的一件件实事,更是让我对她心存敬佩。”

  6月5日,记者来到民权县伯党乡翟庄村驻村村口的时候,发现这里的第一书记秦培林正站在一台联合收割机前与村民聊着天。为了帮助村里的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收麦子,秦培林帮大家联系了一台收割机,这天他就是来给割麦师傅和收麦的村民送水的。

  一位拿着镰刀坐在田边的老人引起了秦培林的注意,上前一聊,才知道老人是来收割收割机无法走到的地边的麦子的,老人话没说完,秦培林就抢过了老人手里的镰刀,帮老人割起了麦子。秦培林一边割麦一边说:“我小时候在农村也是练过的。”而老人激动地说:“共产党的干部就是好,就是好。”

  自来到翟庄村,秦培林在帮助村子发展经济的同时,更是积极帮助村民解决现实的民生问题。

  朱志刚是翟庄村的村民,家里四口人却有两个是病人。秦培林初到翟庄村就了解到了这个情况。通过多方筹资,他帮这个困难家庭解决了看病的难题。除了帮助困难群众外,他还为村子请来了技术老师,请来了义诊队,请来了戏班子,让农民在工作之余,能够享受到多方面的精神愉悦。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群众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愿望更加强烈,追求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的愿望更加强烈,对驻村第一书记也给予了更大的希望,市委也要求驻村第一书记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扎实做好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现代文明程度的工作,努力提供支持、帮助和服务,使农村的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建设同步推进。

  将服务机制做好、做好、再做好

  6月4日下午3点半,梁园区王楼乡小坝村的村室里传出了热闹的声音。只听一个声音说:“下半年,我们将利用农机部门的优势,为村里无偿进行深耕作业。深耕后的耕地,农民即使不上肥料,也能比现在的土地肥沃。”

  这句话刚说完,另一个声音就响起来了:“邵队长,你可不能‘肥水不流外人田’啊,你也给俺村免费深耕一下呗。”

  这个话音刚落,突然就响起了更多的声音,“给俺村也来一套”“我们也要深耕一下”……

  这些人是在干什么呢?他们又是谁呢?

  原来,这一天是驻梁园区的12名驻村干部开例会的日子。第一个声音来自王楼乡杨油坊村的第一书记邵群,她的直属单位是市农机局。第二个声音来自双八镇徐庄村的第一书记孙玮,他的村里正有申请资金为村民无偿深耕的打算。一听到邵群有这个优势,孙玮第一个就忍不住了。

  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光明在驻村干部下村前的(动员)讲话中就说道:“各派驻单位和驻村队员要加强协调,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帮扶合力,全力解决各类民生问题。”而梁园区驻村工作队的每周例会,大家除了相互通报最近做了什么工作、下一步准备干什么之外,就是整合各自的资源,形成帮扶合力。

  再比如民权县,记者从该县驻村工作队总队长李帅坤那里了解到,派驻在这个县的13个工作队,申请到的项目已经排到明年了,李帅坤说:“之所以有这样的成绩,就是我们各个工作队知道抱团发展,形成合力,一起要项目,互通有无。”

  有了好的工作机制,第一书记们更能通过合力由点到面,带动一方的发展。而第一书记们建立的联席机制,不仅仅限于工作队内部,更是扩张到县(区)乡(镇)。可以说,第一书记们能够毫无顾虑地为当地百姓服务,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

  “驻村干部能够积极为当地百姓服务,为我们分忧,区里对他们是非常感谢的,所以我们也要做好对驻村干部的支援工作。”梁园区组织部副部长刘振华说。

  “第一书记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为村子的发展想办法跑项目,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支持他们。”睢阳区冯桥镇党委书记杨光磊说。

  近年来,我市先后通过“扶弱培强”“做人民群众贴心人”活动,向广大农村派驻了大量的企事业单位的优秀干部。今年,我市又通过“一学双争”活动再次向农村派出驻村干部。

  深化“一学双争”活动、选派机关干部驻村工作,是市委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推动商丘跨越崛起的重要举措;是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更是机关干部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服务能力、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关系的广阔平台。

  如今,干部走基层已成为我市的常态工作,“我们村的第一书记”正以满腔的责任感、使命感,为基层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为推动商丘跨越崛起做着更加积极的贡献。
来自: 商丘网—商丘日报 ;张亚鸽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