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民网 首页 环保频道 环保美图 查看内容

呵护碧水蓝天 建设大美南阳——南阳市环境保护工作综述

2015-6-18 13:05 | 评论: 0|来自: 新浪河南

摘要: (图片来自互联网) 实施蓝天工程,全市有10个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平均达标率达97.6%。  实施碧水工程,黑鹳、白鹳、白鹤等众多珍稀候鸟纷纷到丹江口库区湿地越冬。  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农村的“垃圾靠风刮 ...

   

(图片来自互联网)

    实施蓝天工程,全市有10个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平均达标率达97.6%。

  实施碧水工程,黑鹳、白鹳、白鹤等众多珍稀候鸟纷纷到丹江口库区湿地越冬。

  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农村的“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现象得到有效改善,试点地区生活垃圾和污水实现了循环利用……

  2014年以来,我市全国生态文明试点市创建全面启动,“三大工程”实施初见成效。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面源污染治理取得新进展。全市环保系统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狠抓重点工作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环保责任目标任务有力加快了大美南阳建设进程,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凝聚了环境正能量。

  “我市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应积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在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人居和生态制度等体系建设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环保系统担当起这一重任义不容辞。”市环保局局长宋宽军说。

  凝聚合力 建设生态文明

  我市被国家环保部列入全国生态文明试点市以来,全市上下以此为契机,形成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各级各部门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局面。生态细胞创建扎实推进,桐柏县已完成省级生态县创建,西峡县已通过省级生态县技术评审。我市累计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5个、省级生态乡镇33个、省级生态村178个、市级生态村1149个,绿色企业23个、绿色社区27个、绿色学校124个、绿色教育基地3个。

  “天更蓝了,空气更清新了,我们天天生活在天然氧吧里,幸福指数自然很高。”这是西峡县城居民对环境改善的切身体会。

  “三大工程”实施初见成效。蓝天工程方面,突出中心城区和重点区域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对能源结构、二次扬尘、汽车尾气、工业大气等关键环节进行了集中治理,超额完成了省定燃煤锅炉拆改和黄标车、老旧车淘汰任务。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33天,达标率63.8%,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149微克/立方米,均达到省定目标要求。碧水工程方面,围绕“两源三河一中心”(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集中式饮用水源,唐河、白河、淮河,市、县两级中心城区内河),集中整治各类环境问题1500余个,拆除养殖网箱3.8万个。丹江口库区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11个省定地表水断面平均达标率为96.2%,在全省名列前茅。乡村清洁工程方面,围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创建工程,争取资金7820万元,在汇水区的淅川县、西峡县实施环境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在6个县区17个乡镇71个村实施36个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完成4个省级生态乡镇和15个省级生态村创建。

  创新驱动 提升环保能力

  “喝”进污水零费用,“吐”出清流养金鱼。我市首个农村生活污水太阳能微动力处理项目在方城县凤瑞街道三里岔村八里沟组建成投用成功。80户居民家的下水道全部接到这里,生活污水经过滤、厌氧降解、太阳能好氧池转化、沉淀等8个环节处理,最后成为清水用来浇树。

  2014年以来,我市“十二五”规划内乡镇垃圾、污水处理设施项目57个建成投运,唐河、社旗、新野3个县生活污水处理厂完成升级改造,内乡县湍东、卧龙区光电、宛城区新能源3个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基本完成,建成投运国家、省、市减排工程142个;环保自身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总投资1.46亿元、总建筑面积7834平方米的渠首环境监测应急中心已于2014年10月底建成投运,初步具备饮用水源水质109项因子的监测能力,在环库区域建设了12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实现了对整个汇水区水质的自动监测监控。

  目前,在西峡、淅川农村,垃圾成了抢手的“宝贝疙瘩”,因为都被村里的加工厂收走了。在位于西峡县五里桥镇杨岗村的南阳市环农工程垃圾粪便处理中心,环农工程处理技术能够将农村秸秆、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制成高效环农生态有机肥。西峡、淅川的许多村已形成秸—沼—果、秸—沼—菌等多种循环经济模式,生产出了绿色、健康的高品质农牧产品,尝到了绿色种田的好处。

  经过探索实践,我市确立了面源污染治理技术路线,利用高效生物制剂将农村生活垃圾、畜禽粪便资源化为有机肥,通过有机肥减量化替代化肥、通过植物保护剂替代农药,培育有机农产品,建立了“政府主导、环保协调、市场运作、公司运营、群众参与”的运作模式。去年6月份召开的全国重点流域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研讨会,专门听取了我市的经验介绍,并把丹江口水库汇水区确定为全国首个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验区。

  转变作风 加强环境监管

  积极转变作风。全市环保系统以“一改双优”活动为载体,集中整治了192项“四风”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受理环境来信来访432件,结案率95%;通过媒体和门户网站公示服务承诺、办事流程,自觉接受公众监督;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政风建设,查找廉政风险点75个,提出防控措施160条,环保队伍形象明显提升。

  创新监管体制。制定了《关于加强全市环境重点区域环境监管的意见》,实行网格化、差异化责任管理,全市共查处纠正各类环境违法行为469起、行政处罚案件150起、挂牌督办14起、区域限批2件,1家企业被列入“黑名单”。在严格监管保环境的同时,积极服务经济建设保增长。2014年通过网上核定许可640余个建设项目4284吨预支增量,共审批建设项目1144个,总投资额778.5亿元,批复试生产建设项目64个、批复验收建设项目53个。坚持环保要求不放松,对不符合要求的36个项目不予审批或暂缓批复试生产。

  落实好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和建设标准,坚决抑制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为建设大美南阳、活力南阳、幸福南阳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来自: 新浪河南 ;燕子同学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