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钻石,很多消费者也会选择购买其他宝石玉石来实现保值增值需求。但是买的不如卖的精,不少不法商家利用消费者的认识误区和专业能力的欠缺,变着花样来以次充好,甚至采用高级手段来以假乱真。为了让这些赝品伪货看上去更真实可信,不法之徒甚至以祖传、挖墓等各种故事诱导消费者上当。 为此,广东省珠宝玉石及贵金属检测中心特别列出珠宝玉石消费的常见陷阱以及贵金属消费常见的问题,来让消费者消费时见招拆招,不再轻易受骗。 陷阱一 染色滑石、蛇纹石仿名贵田黄 广东省珠宝玉石及贵金属检测中心主任郭清宏告诉记者,业内有“一两田黄三两金”的说法,只有品质最好的寿山石才被称为田黄。由于目前田黄开采已基本停滞,因此有不法商人为牟取暴利,经常利用染色滑石、染色蛇纹石等低档处理品种仿田黄。 广东省珠宝玉石及贵金属检测中心2012年共检测到100多批次的各类仿田黄样品,其中达不到田黄级别的为寿山石有20批左右,其他均为染色滑石、染色蛇纹石等外观与田黄相似的田黄仿冒品。 “这些仿田黄在外观上与真正的田黄是很相似的,专业珠宝鉴定人员通过肉眼也是难以分辨的,通常需要借助显微放大、红外光谱仪测试等专业检测方法才能辨别。”郭清宏提醒消费者一定要仔细辨认,谨防上当。 陷阱二 合成绿水晶仿高档碧玺 近年来,随着碧玺价格飞涨,市场上开始出现一些用合成水晶等合成宝石仿高档碧玺的情况。但实际上,合成水晶的价格比碧玺要便宜很多,而且合成绿水晶与碧玺在外观上与碧玺极为相似,一般消费者仅凭肉眼是很难区分的。而一旦购买到此种仿碧玺的合成水晶,会给消费者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2012年度,我们中心共发现合成绿水晶仿碧玺样品50多批,因这类产品多在旅游市场购买,因此消费者维权普遍难度较大。”郭清宏告诉记者,区分合成绿水晶与碧玺也是要在专业实验室才能准确鉴定,建议消费者在购买这类产品的同时,索要由权威机构出具的鉴定证书以及发票,以维护自己权益。 陷阱三 人工材料仿古玉 和田玉作为翡翠之外的又一高档玉石,近年涨势很快,市场上除了以相似玉石仿和田玉外,还出现了人工材料仿古玉的造假手段。 据悉,仿古玉一般是综合性地运用各种物理化学的手段来模拟各代玉器的形貌,有的仿古做旧者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分析研究各代古玉的颜色、形制、纹饰、工艺、材料等等特征,从而运用诸如氢氟酸硝酸腐蚀法、泥土水高温高压蒸煮法、中药水煮法、茶叶水煮法、烟叶水煮法、染色脱玻化制膜法、三氧化二铁调油高压注入法、三氧化二铁调树脂胶高压注入法等诸多手段,不少甚至可以达到乱真的程度。这类仿品上当的多为老年人。 对于这类仿古玉该如何辨别呢?郭清宏告诉记者,譬如倒模的人造材料来仿玉石,往往以白色、绿色居多,上面多沾有伪造的泥土。其实仔细观察此类产品就会发现其底部多可见倒模口,硬度多比较低,小钢刀可以划动,而真正的和田玉用小钢刀是不能划动的。
来自: 河南文化产业网 ;十七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