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民网 首页 综合 省内资讯 查看内容

关注|单脚双拐咋了? 照样奔富路!

2016-8-8 17:07 | 评论: 0

摘要: 他,左腿高位截肢,却架着双拐,靠着顽强的毅力过上了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他,家庭贫困,却不等不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为自己规划了一条光明的脱贫之路…… 单脚双拐咋了? 照样奔富路! ——记卢氏县瓦窑沟乡 ...

    他,左腿高位截肢,却架着双拐,靠着顽强的毅力过上了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他,家庭贫困,却不等不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为自己规划了一条光明的脱贫之路……
    单脚双拐咋了?
    照样奔富路!
    ——记卢氏县瓦窑沟乡观沟村残疾贫困户杨树春
    杨树春,卢氏县瓦窑沟乡观沟村人,生于1959年。杨树春自幼勤奋好学,但由于身处深山,家境贫困,高中读了7个月后,便被迫辍学。为了减轻家里负担,辍学后的他开始外出打工贴补家用。直到1988年,29岁的杨树春才娶妻成家,之后又开始四处打工。面对生活的不幸,他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走出了一条奋发图强的道路。

  1   “不能就此沉沦下去,我要和别人一样,过上正常的生活!”
    1992年,33岁的杨树春到鹤壁一家煤矿打工,在井下从事一线采煤工作。然而,三个月后,厄运开始降临到了他的头上,一次井下事故中,杨树春的左腿被矿车挤伤,由于伤情严重,最终他的左腿被高位截肢。因当时煤矿行业管理不完善,国家相关的赔偿机制也不完善,杨树春最终只得到了3000元的赔偿。
    回到家乡的杨树春,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一度不知所措、意志消沉,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痛苦煎熬后,杨树春暗下决心:“不能就此沉沦下去,我要和别人一样,过上正常的生活!”他架起了双拐,从练习走路开始,慢慢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1995年,儿子的出生给他带来惊喜的同时,也为生活增加了不小的负担。为了养家糊口,杨树春尝试着上山砍柴、采蘑菇、背粮食,由于要架双拐,他在背负重物时不能用手扶,肩上的东西一次次掉落,他咬着牙重新扛起,时间一长,他的腋下被磨烂、出血,到最后形成了一层老茧。他原来用的是木制的双拐,在背负重物时,木拐多次折断,杨树春也屡屡被摔伤。后来,杨树春用4厘米直径的金属水管自制了一副拐杖,一直使用至今。
    现在的杨树春,已经能够熟练地操持一切家务,还能够上树、锄草、挑水,连许多健全人都自愧不如。
    2   自力更生,用勤劳双手拓宽收入来源
    2007年,一场罕见的大暴雨袭击了卢氏县多个乡(镇),杨树春所在的村子也未能幸免,他家原来居住的土坯房也成了危房。2008年,三门峡市政府实施了倒房重建项目,在政府扶持了1.8万元的情况下,杨树春又借款3万多元,在新批的宅基地上建起了一座砖瓦房。为了节约资金,杨树春并没有请专业的施工队来修建房屋,而是请本村或者是邻村会相关手艺的村民前来帮忙;室内装修、地板铺设及门窗油漆全部是由他和爱人来完成。
    房子建好了,杨树春又背上了数万元的债务,还要供儿子读书,接下来的生活压力可想而知。观沟村地处深山,人均耕地不足半亩且土地贫瘠,主要靠种植玉米、红薯、花生等农作物为生。虽然承包的林地也有板栗和野核桃等收入,但对杨树春来说也是杯水车薪。为了改善贫困面貌,他在自家的院子里搞起了香菇养殖,从袋料装填、消毒,到菌种植入都是由他一人完成。然而,随着近几年香菇市场的持续低迷,他每年养殖1万袋香菇,收入也只有2万元左右,直到去年,他才还清了建房时欠下的债务。
    为了拓宽收入来源,今年端午节前后,杨树春又购进了4头母猪和1头公猪进行饲养。由于院子里是香菇大棚,没有地方建猪圈,杨树春就借用邻居家的空闲猪圈进行饲养,虽然离自己家有近百米的距离,多有不便,但他依然按时熬制猪食,精心喂养。他还要拄着双拐到800米外的水井挑水,每天最少得来回5趟。目前,5头猪已经长到了100多斤,明年就可以产仔了。
    3  用他仅有的一条腿,把致富的路趟出来
    杨树春失去左腿现今已有24年了,但他至今还未办理残疾证,也没有向当地政府寻求过任何救助。2015年以来,国家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工程,当地政府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了杨树春的情况,才将他的情况报到了卢氏县残联,残疾证目前正在办理中;另外,当地政府还为杨树春办理了低保,以减轻他的经济压力。
    杨树春不喝酒、不打牌,也很少抽烟,他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了脱贫致富上。他说:“感谢村里的乡亲们,在我最困难时对我伸出援手,更要感谢国家的好政策,才让我们有了脱贫致富的机会!”
    谈到未来的打算,杨树春踌躇满志:“明年这4头母猪就可以产仔了,在保持香菇养殖6000袋的基础上,我打算明年将养猪规模扩大到50头,后年增加到200头左右。我打算在自家的耕地上建一座猪圈,远离村子,以免扰民。另外,我儿子今年已经21岁了,目前在昆山打工,我准备让他回来,到郑州学习饲料加工,学成后回家和我一起专心搞生猪养殖!”
    谈到目前面临的困难,杨树春说:“主要有两个:一是建设猪圈的资金还没有着落,二是用水不方便,现在去挑水都得走七八百米,今后新猪圈建好后离得更远,养猪离了水可不行。”采访结束时,他告诉记者,现在国家的政策这么好,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趁着这好光景,他要带着村里贫困户一起干,用他仅有的一条腿,把致富的路趟出来!
    编后语:杨树春在面对生活中突发的变故时,并没有气馁,而是选择了“微笑”应对。他自力更生重建住房;生活中通过努力,多渠道拓宽致富路,这就是我们身边新时代农民的一个缩影。他们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加上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一定能趟出一条致富路。(刘林)

曹安月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