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古寺位于河南省荥阳市城关乡瓦窑坡村,其前身是祭奠“华宿”、“女娲”、“伏羲”的场所,当时称之为“华祖祀”,始建于西周初年,后来变成皇家祭祀场所,改名为“周古祀”。 两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东汉明帝十一年(公元68年)在洛阳建造中国第一座寺庙——白马寺。东汉章帝章和年间(公元87~88年),白马寺僧人到“周古祀”朝拜后,在“周古祀”旁边建了一座佛寺,取名叫“周古寺”。 北魏菩提达摩来到周古寺小住后,才前往嵩山闭关修行。同时,祖籍荥阳的慧可法师,在继承达摩祖师禅法衣钵之后,又重回此地弘法布道,广开言教,在佛教史上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周古寺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刹名寺,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岁月沧桑,延续至今。无论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都可以做珍贵的文化资源加以保护。2011年10月周古寺正式移交佛教界管理,由释延阔法师主持周古寺日常事务。” “周古寺恢复工程得到郑州市和荥阳市各级政府的支持,更得到十方信士的积极响应。如今,周古寺这座近乎被世人遗忘的千年古刹又重新受到国家和地方文物保护部门和民间的重视。2013年10月5日,历时7天6夜的周古寺重光大典在周古寺隆重举行,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了这次大典的空前盛况。当天,来自海内外数十万的居士信众参加了周古寺重光大典。3000多位僧众和信众肃立合十,在悠扬肃穆的诵经声中,数十位祈福法师列席于周古寺前,与众位领导与嘉宾一起为千年周古寺的重建进行祈愿,为国泰民安、人类幸福、合家安乐、江稷永固进行祈福。重光大典上,国家文物局授予周古寺《中国文化遗产》牌匾。周古寺的重光,是佛家精神的发扬光大,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谈起周古寺的恢复工程及重光大典,释延阔法师非常自豪。 中原福地 心灵家园 现代人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烦躁、失眠让很多都市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这种压力如果不能得到合理的释放,就会成为严重的心理、生理疾病,禅修是精神减压的绝佳方式。周古寺本是禅宗二祖慧可故里,二祖慧可以禅文化为内涵,发展窑洞禅修。加上周古寺地形奇特,形成一个狭长岛屿,黄、淮古河道盘腰而过,河道两侧的窑洞星罗棋布,经过设计、装修、改造为符合现代居住条件的窑洞,供香客、信众住宿,禅悟之用。 “周古寺将利用自身土地优势,实行农禅并量。禅门中讲一日不做,一日不食,周古寺将秉承这一古制,耕田种粮,为信众提供纯天然的食量。我们将与世界接轨、与时代相应,当然重要的是不失去自身特征,保持自身特色,这样才能屹立于佛教之林。在逐步实现周古寺宏伟蓝图中,我们将本着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的佛教宗旨,倾力整合中原禅宗文化资源,提升周古寺特色禅宗文化知名度,传承少林宗风,研习武术、养生、梵呗、书法、禅修、讲经布道、祈福、超荐佛事。致力于把周古寺打造为中原福地、人间净土、心灵家园。”周古寺住处释延阔法师说。 (本站搜集整理)
上街缘来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