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常熟理工学院校领导收到一封来自河南省商城县漆中湾小学余校长寄来的感谢信,感谢常理工河南爱心支教团的大学生志愿者们,连续两年不远千里来大别山区进行爱心支教。丰富多彩的支教课、建立图书馆、为贫困生发助学金……这群大学生在38℃的高温下挥洒汗水与爱心。 小小教室承载大大梦想 2015年5月,常理工化材院青协主席陈会琴发起了这个支教活动。陈会琴和他的父亲都毕业于吴河乡漆中湾小学,但是这所学校因为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全校一共有2间教室,3个老师,幼儿园、一、二年级加起来仅42个学生。 这小小的天地却是吴河乡留守儿童的筑梦园。常理工支教团的到来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多惊喜,心理课、折纸课、体育课、科学课、魔术课……面对这些陌生又有趣的课程,孩子们兴奋不已。 “你无法想象他们对外面的世界有多好奇,每次问问题时,感觉他们的眼里都会发光,像星星一样。”支教团队为他们打开了一扇可以窥探外面世界的窗。今年第二届希望班创立,支教团通过家访的形式,更细致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促进孩子与家长的互动。 1+1爱心对接众筹助学金 今年暑假,支教团队守约再次来到这里。有了第一次的摸索,这一次准备更加充分。4月份开始众筹给孩子购买学习用品的资金,学院团委发动了10个团支部开展1+1爱心对接活动,每个支部资助每个孩子1000元。 志愿者精心挑选了200多本书籍,建立图书馆,并准备了图书借阅登记册、借书证,帮助孩子们有序借书。还带了42套文具、衣服等发给每位学生,还为每个教室安装了风扇。“这群大学生非常耐心、细心。”漆中湾小学校长余世新说。 “今年来发现很多孩子都变得更活泼了,都是直接叫我们哥哥姐姐。”连续2年参加支教活动的朱虹说道。最暖心的就是每天下山时手里满满一袋子的爱心折纸,孩子把自己折的爱心送给了支教团成员们。 爱心接力棒将一直传递 这是常熟理工学院爱心助学项目中的一个。常理工12个二级学院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对接省份和支教对接学校。每年暑假,一群有爱心、有能力、有情愫的大学生组建团队前往支教小学开展爱心助教。学校团委号召全校同学开展“捐出一顿饭钱,资助一个孩子”的团支部爱心募捐活动,先后有近百个团支部参与。 去年,常理工“河南爱心支教团”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团队、江苏省十佳风尚奖,河南省商城县吴河乡漆中湾小学被评为优秀社会实践基地。记录该团队故事的微电影“信念·行动”在江苏省第四届“阳光校园”优秀微电影作品大赛中获得纪录片一等奖。当年发起人的陈会琴已经毕业,但“河南爱心支教团”还在,爱心接力棒将一直传递下去。
来自: 网络 ;王文龍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