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民网 首页 河南健康 健康快讯 查看内容

共同的感动 共同的爱——1号楼接诊处工作感悟

2016-10-21 21:36 |原作者: 侯峻岭 邹治真 | 评论: 0|来自: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摘要: 每日工作在一楼大厅,面对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人群,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面带微笑,不停地为新入院病人办理入院手续,解答方方面面的咨询、疑问,对于急危重病人迅速转运到病区,冷静地处理一些突发事件(如病人突 ...

    

每日工作在一楼大厅,面对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人群,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面带微笑,不停地为新入院病人办理入院手续,解答方方面面的咨询、疑问,对于急危重病人迅速转运到病区,冷静地处理一些突发事件(如病人突发晕厥、休克等)—— 这就是我们接诊处工作的缩影,繁琐而平淡。
     
真的,每日面对形形色色的人,便有了观察病人的习惯,思索着每个人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从我们与他们短暂的接触中,只言片语,既有对病情的关心问候,也有关于疾病的健康教育指导。在护送病人的过程中,随意的与病人或家属攀谈几句,也许就是家长里短的一些事,也能从中体味到人生的悲喜无奈,更多的是深深的感动,缘于病人背后点点滴滴执着持久的爱和奉献。
     
1号病房楼19楼是肾移植科,每天接诊很多尿毒症肾衰的病人,一个个面色晦暗无华,虚弱乏力,以14 岁至 40岁年龄的病人居多。从他们口中得知,提供肾源的大多是亲生父母,也有同胞兄妹。为了挽救孩子的生命,父母首当其冲,义不容辞,哪怕自己只有一个健康的肾也会捐给孩子,这是多么伟大无私的爱啊!从父母那坚定的眼神中,我们感受到一种力量,一种撑起一片天的担当。
     
同样,白血病的患者,“血癌”并没有把病人和家属吓倒,他们默默的与疾病顽强的做斗争,一次次忍受痛苦的化疗反应,一次次在死亡线上挣扎徘徊,数年甚至十几二十年,病人及其家属所表现出的那种坚强,令我们所有人敬佩。特别是明明知道可能面临“人财两空”的结局,还一如既往的坚持,是亲情和爱融汇成了巨大的精神支柱,再苦、再难,也要相守走过这些磨难……
     
我们感动于发生在身边的这些平凡人、平凡事。诚然,身为医务工作者,“以病人为中心,患者至上,至善至美,服务社会”,是我们的服务宗旨,但这何尝不是以“爱”为中心呢?在工作中,我们每天都在帮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以最真挚的关怀服务于每一位患者。
     
对于新入院患者,紧张、焦虑是常见的。我们微笑接诊,用温柔的话语向病人讲解接诊的流程,规范使用“手臂伸直、五指并拢”的手势指引方向,详细向新农合病人讲解如何办理登记和直补等事宜。在接诊中为病人动作轻柔地测量生命体征,并准确记录,认真核对腕带的每一个项目,正确佩戴腕带,使病人感觉松紧适宜,交代病人不可自行取下,出院由护士取下。看到使用轮椅、平车的病人办理入院手续,我们迅速走出接诊台,拿起额温计、血压计,就地为病人测量生命体征,为使用轮椅的病人系好安全带,为使用平车的病人拉起床档,护送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转弯提醒患者“坐稳、扶好”并减速,进出门或遇到障碍物时翘起轮椅前轮,平车避免碰撞,保证运送过程中患者安全舒适,直至把病人送到病房。我们看到指甲长的患者,会拿出指甲剪为他们修剪指甲,做卫生宣教。1号病房楼汇集了眼科、口腔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介入科等病人,接诊时我们会关心他们的病情,根据他们自身疾病做简单的健康教育指导,让他们在我们接诊处首先感受到温暖、温馨。
     
“助人为快乐之本”。我们除了接诊工作外,工作范围包罗万象。每天要解答各种各样的咨询、疑问,诸如“哪儿有卖尿不湿的?”,“哪儿有银行?”,“哪儿有宾馆?”等等。每天来接诊处查找病人的也很多,我们耐心的在电脑上输入名字查找病人所在科室,遇到有重名重姓的,就逐个排查。还有的说不清楚名字,只记得姓什么,我们就在电脑上把那个姓氏的病人全部点出来,再逐一确认,为了将病人信息准确地提供给探视人员或家属,我们丝毫不怕麻烦。有一次遇到二十出头的小伙子,穿着病号服,问我“我刚做完检查,现在找不到在哪个病区住院了?”,我低头查看了他的腕带,是眼科一病区的病人,赶快把他护送回了眼科。我们医院发展真是迅速,病房楼一幢挨着一幢,连年轻人都会迷路,更何况年迈或者没有出过门的农村病人,我们把病人当成了自己的亲人一样看待,热心、耐心,为他们提供点点滴滴地服务。
     
就这样,我们把看似简单的工作细致化,细节决定质量。我们为最需要爱的人奉献了自己的爱,内心很充实、很愉悦。
    
爱就是这么简单,经过沉淀,变得深厚起来,醇醇的那缕芳香萦绕在你我共同美好的心中。 
来自: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原作者: 侯峻岭 邹治真 赵子君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