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何梁何利基金2016年度颁奖大会日前在北京召开。其中河南科技学院茹振钢教授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的农学奖,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樊会涛院士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的工程建设技术奖,这是我省首次在同一年度有两人获得该奖。迄今为止,我省已有10位科学家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此外,作为2016年度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项的“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由河南籍中国科学院院士、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获得。 据了解,何梁何利基金由香港爱国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出于崇尚科学、振兴中华的热忱,于1994年3月在香港创立,旨在促进中国科技发展并奖励国内取得杰出成就和重大创新的科学技术工作者。2016年度共有51位中国科学家荣膺何梁何利基金奖,其中“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位,“科学与技术进步奖”35位,“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5位。获奖者平均年龄为52岁,较2015年降低5岁,整体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特别是60岁以下的中青年科学家占到78%,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 茹振钢是我省小麦抗病虫育种首席专家,省小麦技术产业体系岗位专家,现任河南科技学院小麦研究中心主任。他先后培育并推广了“百农矮抗58”等百农系列小麦新品种,累计种植面积超过2.6亿亩,累计增产效益达200余亿元。 樊会涛是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为实现我国空空导弹的跨越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曾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防科技成果特等奖等奖励,被国家授予“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重大贡献奖”等殊荣。 施一公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清华大学副校长。他在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阿尔兹海默症发病机理等当代生命科学前沿领域攻关,阐明了膜蛋白和大分子机器的结构与机理,使中国结构生物学研究跻身国际领先行列。
来自: 省科技厅 ;王文龍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