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222年悠久历史的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医疗技术精湛,广为人知,早有:“医苑奇葩正骨术,美名堪于牡丹齐”的医院文化美誉之称。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以院长杜天信为首的领导班子的精心带领下,领导医院医护人员始终坚持以进取、博爱、人道、奉献的精神,不断求索,一边钻研医学医术之精髓,一边托起医德医风之典范,不论高低贵贱,只知救死扶伤,救病治人的医院文化核心价值观,将拥有222年悠久历史的医院“心正骨正、大医精诚”等医院文化精髓诠释地淋漓尽致。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院长、著名的医院管理专家杜天信院长在谈到医院管理时说到:“医院文化是伴随着兴起的企业文化发展起来。文化在医院发展中有引领的作用,而医院的文化自觉更会是医院在更高一级发展阶段发展的必然结果。文化自觉的本质是医院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这一自觉,表现在医院的院级领导们超前的理念意识;这一自觉,必定引发医护工作者的自我反思、自我觉醒、自觉创建。并且优秀的医院文化是“润滑剂”,是“减压阀”,有利于实现医护和谐、医患和谐,从而推动医院的整体发展。”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洛阳正骨二百年励学育人,两世纪英才辈出。像这样的“医院文化人”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的医院文化人中数不胜数,该院的医疗队专家、教授:孙永强、曹向阳、鲍铁周、闻亚非、周中华、刘言宏、张依山、赵明宇、李东升、丁幸波老师等等,护理队专家、教授:张淑卿、李海婷、吴松梅、邢林波、李红玲、李小玲、水根会老师等等,他们用“心正骨正、大医精诚”的医院文化核心价值观引领洛阳正骨医院不断繁荣与发展,用汗水和心血铸造着“洛阳正骨”的金色品牌,更阐释了一位医护工作者对健康和生命的崇高礼赞。 他,一位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的骨科专家、一位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一位把拥有222年悠久历史的医院“心正骨正、大医精诚”等医院文化精髓诠释地淋漓尽致的医院文化人之一,他是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郑州院区上肢损伤科科主任——周中华教授。从医的二十余年的时间里,他始终以进取、博爱、人道、奉献的精神,孜孜不倦,不断求索,一边钻研医学医术之精髓,一边托起医德医风之典范,不论高低贵贱,只知救死扶伤,救病治人,阐释了一个医生对健康和生命的崇高礼赞,他是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的医院文化人的锦旗。 一、钻研医术 精益求精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救死扶伤是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天职,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周中华深知作为一名医务人员的重大使命,从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他就把自己献给了心爱的医学事业,脚踏实地、坚韧不拔,孜孜不倦、刻苦钻研,以消除患者疾病痛苦为己任,不断提高医疗业务水平,全身心地投入到骨科临床诊治和研究工作。 “工作认真负责、医术精湛”,这是病人对周中华的评价。作为一名医生,只有通过优质的医疗服务,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为保持自己在业务工作中的优秀状态和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专业、更安全、更放心的医疗服务,他平时坚持不辍地学习,并且十分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对临床中遇到的危重、疑难复杂病症,细心观察,潜心研究,查资料,与同行进行切磋,力求用最佳方案在最短的时间内解除患者痛苦,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疗法,了解骨科疾病发展的新动态,积累新经验。为了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1997年曾在广东省中山大学参加卫生部举办的“危重病监测与管理”培训,1999年至赴河南省人民医院进修泌尿外科;2002年获洛阳市青年岗位能手,2003年赴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进修关节与脊柱外科;2006年在卫生部、财政部主持的“万民医师下乡扶贫”活动中,至河南省汝阳县中医院扶贫工作。2008年在四川大地震中参加河南省急救医疗队,至灾区救援。2008~2010年,在卫生部主持的“名院共建,名医带徒”活动中,拜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谭远超院长、教授为师。 临床工作离不开科研。周中华深知理论与科研工作的重要,他潜心研究、不断探索,积极撰写论文,开展临床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先后完成了省级科技成果4项,参编医学专著5部,在国家科技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二、恪尽职守 德技双馨 坚守医德,服务患者。医者父母心,在工作中,周中华深刻体会到,做为一名医生,不仅在医疗技术上要逐渐达到精良,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才能进一步担负起“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光荣使命。他以院为家,满腔热忱地为患者服务,事事处处以病人为中心,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不论是严冬还是酷夏,无论是白天还是深夜,不管是休息还是下夜班,只要病人需要,他都随叫随到,毫无怨言,几乎一年到头都能在医院看到他的身影。对待患者不分家庭境况富贫、社会地位高低,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对待每一位病人,自己都能做到认认真真检查、详详细细解说、兢兢业业施诊。当遇到患者家属不理解时,不厌其烦地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不管工作多忙多累都坚持每天下班前详细查看每一位病人,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 曾有一位83岁的高龄患者,术后出现了肺栓塞并发症,生命垂危,为了及时掌握情况,他吃住在科里,随时观察情况,及时抢救,经过一个星期的救治,终于使这名患者脱离了危险。此外,他还非常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一个亲切的笑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语,视病人如亲人,从而赢得了病人的理解、支持与尊重,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工作中,他时刻为病人着想,从检查到治疗,更是为患者精打细算,如果遇到远道而来的患者,还会跟相关科室沟通联系,给予及时治疗,尽量减少患者的住院日和医疗费用。 三、言传身教 满腔热忱 作为科室主任,周中华踏实认真,待人真诚,勤劳朴实,团结同志,宽以待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吃苦受累,冲锋在前。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主动请缨,深入灾区一线,在余震频繁、交通阻断、水土不服的恶劣条件下,他每天冒着生命危险,翻山越岭,徒步行走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深入到灾民家中走访,成功救治了数百名患者。郑州院区上肢科成立不久,年轻医生较多,作为科室主任,他始终淡泊名利、廉洁行医、本分做人,为大家树立了榜样;他时刻把同事的冷暖记在心上,及时解决困难和矛盾,以真心赢得大家的信任;对于年轻的医生,他言传身教,毫无保留,认真做好“传、帮、带”,鼓励年轻医生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使科室的人才梯队迅速成长。 周中华主任说,为生命保驾、为健康护航,这是我们每个医生心中的崇高信仰,我将坚持履行“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系医术的圣洁和荣誉”的神圣职责,牢记医院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发展理念,凭着对医学的忠诚和对生命的尊重,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刻苦钻研,实现守护患者健康的人生价值,让生命之花开得更加灿烂。(记者 李新民 郭亮 通讯员 高晓云 樊立波)
原作者: 记者 李新民 郭亮 通讯员 高晓云 樊立波 豫民网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