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熙载夜宴图 (局部)
“美食不如美器”历来是中国人的器用之道,从粗放式羹饮发展到细啜慢品式饮用,人类的饮茶经历了一定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品饮方式,自然产生了相应的茶具,茶具是茶文化历史发展长河中最重要的载体 宋元以后,由于茶叶不再碾末冲泡,前代流行的碾、磨、罗、筅、汤瓶之类的茶具皆废弃不用,宋代崇尚的黑釉盏也退出了历史舞台,代之而起的是景德镇的白瓷。屠隆《考般木余事》中曾说“宣庙时有茶盏,料精式雅质厚难冷,莹白如玉,可试茶色,最为要用。蔡君谟取建盏,其色绀黑,似不宜用。”张源在《茶录》中也说“盏以雪白者为上,蓝白者不损茶色,次之”,因为明代的茶以“青翠为胜,涛以蓝白为佳,黄黑纯昏,但不入茶”,用雪白的茶盏来衬托青翠的茶叶,可谓尽茶之天趣也。
可见, 瓷质的茶具在明清时期被推升到了一个极其主要的位置。 从上文中还看到一个非常明确的对茶具的指导意见 - 白瓷茶具(盏以雪白者为上)。 * 譬如上图中的德化白瓷茶具 明清以降, 各种形态的饮茶盛器喷涌呈现, 其艺术性也开始逐步超过其实用性。
上图之“斗”“蹄“”高足“”海棠“, 各型各式,其目的无非—— 饮茶。
文人之饮当区别于“俗饮“, 都是满足口腹之欲, 如何界定“雅和俗”? 无非器具耳。 上海新华2016秋季 lot8010 清晚期 仕女人物粉彩马蹄杯
来自: 华夏收藏网 ;胡刘伟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