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麦播以来天气状况,小麦品种布局和播种情况,结合历年发生资料综合分析,预计今年该区小麦病虫害将中度发生,部分病虫害偏重发生,全区发生面积602万亩次左右,草害106万亩。其中小麦纹枯病发生面积70万亩左右,白粉病发生面积80万亩左右,条锈病发生面积2.0万亩左右,叶锈病发病面积25万亩左右,叶枯病发生面积40万亩左右,赤霉病发生面积40万亩左右,全蚀病发生面积7万亩左右,根腐病发生面积6万亩左右,麦蜘蛛发生面积38万亩左右,麦蚜发生面积106万亩左右,灰飞虱发生面积50万亩,麦叶蜂、粘虫、潜叶蝇局部发生,发生面积15万亩左右,地下害虫发生面积40万亩左右,麦田杂草发生程度重于去年,面积106万亩左右。 根据以上情况,为切实搞好今年的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特提出以下防治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的理念为指导,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狠抓关键措施落实,准确监测预报,科学防治,力争全面控制病虫危害,确保我区夏粮丰收。 二、防治策略 从农业生态系出发,协调运用各种防治措施,根据不同生育期突出重点,搞好综合防治。 三、防治重点 今年该区小麦病虫害发生特点,发生面积大,危害严重。主要防治对象是: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锈病、全蚀病、地下害虫、麦穗蚜、麦蜘蛛、麦田杂草等。 四、防治指标及技术要点 1、小麦纹枯病。当发病麦田病株率达到15%时,每亩用12.5%烯唑醇(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30克,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克,或25%丙环唑乳油30-35克,兑水50公斤喷雾,隔7-10天施一次药,连喷2-3次。防治纹枯病时间应在2月下旬至3月初,注意将药液喷洒在麦株茎基部。 2、小麦锈病、白粉病。防治小麦条锈病要按照“准确监测、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防治策略,及时控制零星病叶和发病中心。叶锈病防治指标为病叶率10%,白粉病防治指标为返青拔节期病株率15%,病叶率5%。每亩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克,或12.5%烯唑醇(禾果利)可湿性粉剂40~60克,或25%丙环唑乳油30-35克,或30%戊唑醇(得惠)悬浮剂10-15毫升,兑水50公斤喷洒,7-10天喷药一次。防治时间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 3、小麦赤霉病。在小麦抽穗扬花期,若遇3天以上连阴雨,或降雨量超过50毫米,每亩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克,兑水50公斤喷雾。 4、小麦红蜘蛛。麦田红蜘蛛市尺单行达到200头时,每亩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8-10毫升,兑水40公斤喷雾防治。防治时间4月上中旬。 5、小麦蚜虫。当苗蚜百株达200头时,穗蚜百株达500头或益害比1:150以下时,每亩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15克,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或40%毒死蜱乳油50-75毫升,或3%啶虫咪20毫升,或4.5%高效氯氰菊酯40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为提高防效,可用机动弥雾机低容量(15公斤水/亩)喷防。 6、防治地下害虫重发地区可在4月上旬结合浇水每亩浇灌40%甲基异硫磷400-500克,一般发生区可沟施或穴施3%辛硫磷颗粒剂每亩3-4公斤,施药后灌水。 7、防治全蚀病可在小在拌种基础上,在拔节期,用广枯灵50克加植物动力及促根剂或用12.5%禾果利100克加水50-60公斤,顺麦垄灌于小麦基部。 8、防治麦田杂草旱田可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小麦拔节前用10%麦镰每亩10克或用20%二甲四氯水剂每亩250-300克,或用75%阔叶净(巨星)悬浮剂每亩1克,也可用72%二四滴丁酯乳油每亩50克加水50-60公斤喷雾。防治野燕麦、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可用6.9%骠马乳油每亩40克。防治稻茬杂草用25%异丙隆可湿性粉剂在小麦3-5叶期,杂草2-3叶期喷洒,用量详见说明。 在小麦多种病虫盛发期,可采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各计各量,混合喷药,达到一喷多防的效果。要科学用药、节约用药,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在条锈病、吸浆虫等暴发流行时要及时出动应急防治队,做好应急防治。要扩大统防面积,做到经济、安全、高效。 五、注意事项 1、要在足量加药的同时加足水,喷洒要均匀。 2、喷洒除草剂一定要掌握在小麦拔节前,在日平均气温稳定5℃以上时选择晴天无风天气,用药要对路,喷药时不重喷、不漏喷。后茬种花生的地块更应注意间隔期。施药后药械要彻底清洗。 3、防治纹枯病要顺垄喷洒茎基部,防治麦蜘蛛要选择晴天无风天气。
星之辉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