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一名光荣的军人,部队的大熔炉锻造了他正直、坚毅的品格。如今,他是一名优秀的城管工作者,几年的管理服务工作练就了他执着、温情的一面。他就是山阳区城管局三大队一中队中队长刘霞光。从一名军人到一名城市管理者,今年39岁的他自身发生了不少变化,唯一不变的是他深藏心底的信念:不改军人本色,竭尽所能为民服务。 转变思路 用真心换来群众理解 2月26日早晨,妻子准备好的早餐还没来得及吃,刘霞光就急匆匆出门了。 不到7时,他和队员已经集合在塔南路柳庄村口。“周末人多,我们要确保摊位不占道,保证文明执法……”刘霞光简单交代几句,就和队员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阿姨,我知道您卖早餐不容易,但是咱不能把人行道给堵了。来,我们帮您抬到边上。”“您好,这里这不允许占道经营,您多理解。”……刘霞光一直忙活到8时,才有空和记者说上几句话。 “我们得比摊贩出门早,这样才能让店外经营的不占道,流动摊贩来了也能监督他们不随意摆摊。”刘霞光说。 在管理城市小商小贩的同时,从管理方法到自身性格,军人出身的刘霞光都改变了许多。刚走上城管岗位时,刘霞光觉得城管工作并不难,只要和小商小贩讲道理,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然而,切身投入城市管理工作后,刘霞光发现城管工作没那么简单,常常会遇到自己苦口婆心地劝说,对方却纹丝不动;或是商贩表面答应很好,却找机会“打游击”…… 经过一段时间的迷茫与思考后,刘霞光决定转变思维模式和工作思路。“管理小商小贩一根筋是没用的,对于店外经营,我们和他们做朋友,常走动;对于流动摊贩,他们出来早,我们比他们还早,让他们没机会在路边占道经营。”刘霞光说,“只要付出真心,就能换来对方的信任和理解。” 在刘霞光负责的区域里,每天晚上,一位50多岁的张女士都在塔南路上摆摊卖衣服,不仅占据了人行道,还把挂衣服的架子放在了非机动车道上,既影响交通,又存在安全隐患。刘霞光多次劝解,对方却无动于衷。 面对这样一个“钉子户”,刘霞光认为,只要对方一天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就坚持做对方的思想工作。经过多次沟通,刘霞光得知,张女士退休后在家里闲不住,就想找点儿事来做。她之所以在路边卖衣服,是想为今后开服装店打基础。为此,刘霞光上网查阅相关知识,给张女士开服装店提了很多建议。“从那以后,张女士的摊位就没再出现过,前一阵她准备开店了,还向我咨询问题呢。”刘霞光笑着说。 不忘初心 让城管工作更有温度 一段长不足一公里的路,刘霞光来回一趟用了两个多小时。在两个多小时里,刘霞光不是清理小广告,就是给商贩做思想工作,或者帮占道经营的商贩清理货物。 说着,刘霞光到一家早餐店买了一碗粥和两个包子。然后,他径直走到柳庄村口北边,那里有一位老太太佝偻着身子坐在行道树旁,前面的摊位上摆放着馒头和新鲜蔬菜。 “大娘,今天出来这么早,还没吃饭吧?给您买了粥和包子,趁热吃吧。”刘霞光说。这位老太太今年80岁了,是小庄村村民。刘霞光最开始发现老太太的时候,也曾提醒她挪摊位,不让她在路边摆摊。 后来,刘霞光深入了解到,老太太没有亲人,一个人生活得很拮据。“老人家不容易,在这里卖点儿菜赚不了多少钱。饿了,她就啃口馒头……”刘霞光和队员商量后,为老太太找了一个地方,既不影响交通,又能照顾到她的生意。同时,也方便大家照顾她。 从那以后,只要老太太出摊,刘霞光和队员就抢着买饭给她送去。有时遇到雨雪天,他们还自掏腰包买下老太太没卖完的菜,让她早些回家。久而久之,这一幕成了塔南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刘霞光的人性化管理,也赢得附近众多商户的称赞,扭转了很多人眼中负面的城管形象。 “我们固然需要法治精神,但也要能包容一个生活窘迫的老太太。”刘霞光说,“城市秩序是底线,有温度的管理服务才能让城管的形象悄然改变,同时让城市更和谐。” 无私奉献 “活雷锋”在路上 无论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因为工作性质,刘霞光总是走街串巷,管理小商小贩。大街上时常出现一些突发状况,热心的他该出手时就出手,不是搀着盲人大爷上公交,就是扶起跌倒的大妈。前不久,刘霞光还帮助一个身陷传销窝点的青年脱困了。 2月16日15时50分左右,刘霞光和队员在塔南路大商超市门前执勤时,突然,一名20岁左右的小伙子跑到他们跟前,边大口喘着气边说:“城管叔叔救救我吧!他们把我骗来搞传销,我好不容易逃了出来!” 刘霞光看到,有3名男子也朝这边走来。他没多想,就朝前迈了一步,把小伙子护在了身后。这时,其中一位男子对刘霞光说:“他是我们的朋友,脑子有点儿问题,说啥你可别信啊。”刘霞光边暗示队员报警,边与3名男子交谈,希望能稳住对方。 渐渐地,3名男子在刘霞光的询问下露出了破绽,随后找机会就溜走了。刘霞光认为,应该立即将小伙子保护起来,如果他再次落入传销组织,后果将不堪设想。 刘霞光边让小伙子给父母打电话,边把他送往市公安局定和派出所。 2015年8月的一天早上,在规范、清理田源市场时,刘霞光看到一名卖布的男子,头也不抬,一边拉尺子一边撕布。围观的群众一个个伸手要布,有的付钱,有的则趁乱浑水摸鱼。 刘霞光仔细一看,发现该男子神志不清,满脸汗水,浑身发抖,口吐白沫。见状,刘霞光一边拿起扩音器劝说群众先不要买男子的布,一边安排队员维护现场。随后,他迅速买来药品和矿泉水,让男子服药,控制病情。大约10分钟后,卖布的男子清醒了,刘霞光等人才离开。 这样的事情很平凡,但在刘霞光的工作和生活中有很多。在他管理的区域内,小商小贩在对他点赞的同时,也对他的管理更加信服。 无论是上路执法,还是服务群众,刘霞光始终不忘初心,把军人与百姓的鱼水深情带到了城管执法当中,用真情谱写出和谐乐章。 (焦作文明网 )
来自: 焦作文明网 ;原作者: 王文清 朱亚康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