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听说过有这样一群人:当你在大街上遇到困难向他们求助时,他们能及时地伸出援手;离不开手机的你走在大街上突然发现手机没电了,当你感到无助时,他们可以提供一个免费充电的场所;当你在大街上突然感到口渴时,他们会为你提供免费的茶水服务……也许,你会问:“他们是谁?”他们就是我市青年志愿服务队。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事情,他们却能长期坚持,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在这个队伍中,一个被大家称为“孟四哥”的人让同行都很尊敬。 孟四哥,名叫孟钢栓,是市水务集团的一名员工,同时也是我市东方红广场青年志愿服务队的领头人。自2014年东方红广场青年志愿者服务亭创建以来,青年志愿服务的队伍由一人发展到三四百人,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将自己的那份爱心洒遍山阳。近日,记者走进东方红广场青年志愿服务亭,走近孟四哥,了解一名青年志愿者一天的生活。 3月9日早晨7点钟,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山阳大地,市东方红广场上已到处是锻炼身体的人们。虽然现在已是春天,空气仍夹带着丝丝的寒意。东方红广场青年志愿亭亭长孟钢栓和往常一样停好电动车,打开门,走进志愿亭。他先是换上写着“志愿者”字样的红马甲,打开显示屏播放志愿者宣传短片,然后开始清扫亭内的卫生,整理桌子上市民们没有归位的书籍、报刊,登记当天志愿者值班表……就这样,孟钢栓一天的工作开始了。 孟钢栓告诉记者,志愿亭正常的工作时间是早9时至11时、15时至21时,其间,志愿者们为市民提供各种便利服务。“今天来得比往常早了两个小时,是因为志愿亭近几天早晨有免费送粥的活动。”粥是由我市某素食餐厅提供的,每天7时30分左右便会送过来。趁着粥还没有送到志愿亭,孟钢栓便利用这个间隙,将书柜整理了一下,给早上新来的几名志愿者介绍志愿者的服务项目及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志愿者等。随后,又与几名志愿者一起将就餐用的桌子提前摆放在志愿亭的门口,方便市民就餐。 7时40分,粥到了,免费送粥活动正式开始。孟钢栓先是将亭内的工作做了一个安排后,立即投入到了送粥活动中。“师傅,您喝大碗还是小碗?”“阿姨,给您粥里放点糖吧!甜甜的,好喝!”……面对一个个来这里喝粥的市民,孟钢栓句句暖心的话温暖着他们。看到附近有环卫工人在清扫街面,孟钢栓就为其送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八宝粥。“谢谢孟四哥!你真个好人啊!”环卫工人赵师傅接过八宝粥,激动地说。 由孟钢栓亲手送出去的粥不知有多少碗,而他却没有舍得喝上一口。“每年像这样的免费送粥活动,我们这里经常有。比如,端午节、中秋节、腊八节等。当我们看到街上环卫工人、交警同志冒着严寒酷暑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孤寡老人无人陪伴……内心不是滋味。我们就想通过这样的免费送粥活动,来温暖他们的心。” 8时30分,紧张忙碌的送粥活动结束了。原本想着,孟钢栓可以坐下来休息一会儿。然而,孟钢栓常态化的志愿服务工作才刚刚开始。看到志愿亭旁边坐着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太太,“阿姨,您到亭子里坐一会儿吧,这儿太冷了。”“不用。”被婉拒的孟钢栓二话不说,转身回到亭子里,拿出一次性水杯,倒上一杯热水,送到老太太的手中。“阿姨,您喝点水吧,也可以暖暖手。”“谢谢你!你真是个大好人啊!”老太太接过水杯,眼角湿润。 孟钢栓告诉记者,每天9点以后,青年志愿亭便聚集了许多市民。有过路暂时歇歇脚的,有专门来这里读书看报的,有咨询求助的……而服务好这些市民,就是孟四哥常态化的工作,虽然琐碎,但他从来都是不厌其烦。 10时许,有爱心市民送来了旧衣物,想通过青年志愿亭捐出去。“自青年志愿亭创建时起,我们便与我市追梦公益爱心会合作。他们会定时将我们这里收集到的旧衣物运走,然后进行消毒、分类、熨烫等处理,最终再送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看着越积越多的衣物,孟钢栓拨通了追梦公益爱心会的电话,通知他们将这些衣物运走。10时30分,追梦公益爱心会的张师傅便开着车来到了志愿亭。孟四哥赶紧放下手中的事情,将一包一包的旧衣物装上了车。 不知不觉中,时针指向了11点。孟钢栓看着亭子里的人都走完了,将书报都归整好,正准备下班。只听见一个声音从亭外传了进来:“小孟,我们又来打扰你了。”市民王阿姨,家住东方红广场附近,自从2014年青年志愿亭建立后,她便成了这里的常客。今年77岁的她,每天坚持来这里读书看报。“这里就像自己的家一样,累了就进来歇会儿。”王阿姨说。“阿姨,您稍稍休息一下,我一会儿为你测量一下血压吧。”“阿姨,您脉搏正常,低压64,高压139。您高压有点高了,要多注意身体啊!”帮王阿姨测量完血压,孟钢栓仍不忘叮嘱道。“我们规定上午下班时间是11点,但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没有按时下班过。” 孟钢栓说。直到送走最后一位市民,他才离开。 下午3时上班后,孟钢栓除了处理一些突发事情外,主要是陪老人们聊聊天。5时许,志愿亭又迎来几名小朋友。“小辉,你妈妈今天不来接你放学吗?”考虑到孩子的安全,忙碌中的孟四哥看到这个叫小辉的男孩后,担心地询问道。“不用,我自己回去就可以了。”小辉告诉记者,在这个青年志愿亭更像待在自己的家一样,而孟四哥更像是自己的家人,时刻关心着他们这些弱小群体。 晚上9时许,东方红广场曲终人散,孟四哥也送走了最后一位市民,方才锁好门准备回家。 为市民免费测量血压、免费提供茶水、免费提供书报、开展读书漂流活动、收集旧衣物、提供免费药品……除了这些日常的志愿服务外,孟钢栓还经常带着一些大学生志愿者到敬老院进行敬老服务;到法院旁听,以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一起与环卫工人清扫垃圾,让大学生们亲身体验环卫工人的辛苦;带小朋友们参观科技馆,增长科普知识;到福利院看望孤儿,奉献爱心…… “我是一名水务集团员工,工作相对比较清闲。闲下来的时候,我一直想找一种方式去帮助别人。我骄傲,我是一名志愿者。我觉得这样做值得,因为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快乐了自己。”孟钢栓说。(本报记者 张秋芬 文/图)
![]()
原作者: 张秋芬 豫民网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