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几千年励学育人,几世纪英才辈出。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河北省冀州市(原为冀县)历史悠久,素有“华夏第一州”之称,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1963年1月,赵立连教授就诞生在这里。他的父亲是参加过抗日的军医,经常给他讲过去抗日和从医的故事,使得他从小便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那时起,赵立连教授就发愤学医,“医者仁心”、“救死扶伤、报效祖国”已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扎根发芽,孕育成长。 在河南省康复医疗界,提起河南省老干部康复医院的赵立连,可谓无人不知,大名鼎鼎。 为何?不仅是因他影响力强,兼全国颈肩腰腿痛研究会河南分会理事长,河南省老干部康复医院副院长、康复中心主任、亚健康诊疗中心主任等职务于一身,他医术精、医德高,而且更是缘于他把“医者仁心”看得比天还大。 握紧“总开关”,他把“仁”字牢牢镶嵌在心田 赵立连生于医生世家,自幼便知医者仁心这句古训。赵立连同时又是军人出身,他常讲,军人的根本职责是捍卫祖国的安宁,用鲜血和生命卫国为民,只有打胜仗才能体现军人的价值;医生的根本职责是治病救人,只有把病治好,才能体现医生的价值,尤其是当今,“医者仁心”是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救死扶伤的“总开关”。 从医30多年来,赵立连遇到过很多庸医害人的痛心案例,目睹了疾病给患者带来的巨大痛苦。无数人因病而精神崩溃,无数家庭因病而滑入深渊给他留下深刻记忆。 “医生不存仁心,就不可能做到敬业、精业、勤业,只能加重病人痛苦,白耗病人的钱财;而只有牢牢把握仁心,才能有医德和练就精湛的医术!”这是赵立连的行医的“定盘星”,更是他发奋的动力。 1999年赵立连从军队医院转业到地方医院工作。他虽然脱下了军装,但他始终不忘初心,坚守“医者仁心”,坚持对医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把病人的“健康所系、生命相托”记在心头,扛在肩上。他脚踏实地,坚韧不拔,刻苦钻研,以消除患者疾病痛苦为己任,不断提高医疗业务水平,全身心地投入到临床诊治和研究工作。对临床中遇到的疑难杂症,他细心观察,潜心研究,力求用最佳方案在最短的时间内解除患者痛苦。 为了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赵立连靠着军人的血性和冲劲,在学习上下苦功夫。节假日期间,许多人把时间花在休闲娱乐上,赵立连却把时间用在学习上,翻阅文献,挑灯夜读,笔耕不辍,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疗法,了解专业领域新动态。 天道酬勤。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赵立连在颈腰肢痛诊治方面取得重要成就,出版了《实用颈腰肢痛诊疗手册》、《社区康复管理与技术应用》、《煤矿工人安全自救职业病防治必备手册》等专著,在《中国骨伤》、《中华手外科》、《中国误诊学》、《中国康复医学》等著名医学杂志上已经发表论文37篇,获得科研成果奖12项。 赵立连迅速成长为中国中医药促进会软组织疼痛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与康复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副会长、河南省残疾人康复协会副会长、河南省康复医学会副会长、河南省康复医学会社区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河南省残疾人康复协会社区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 上图为赵立连带领医护团队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证书合影留念 有颈肩腰腿病痛,就去找赵立连!省内外很多患者慕名而来,赵立连的医德医术让老百姓给他翘起大拇指,名气更是不胫而走,口碑好的众人相传。其中,有一个故事。赵立连到一个部门办事,一位领导问他“你是?”“我是赵立连”,“哎呀,你给俺爹治好了病,你的事不办谁的事办?” 坚守普济众生,他把仁字彰显的堂堂正正 从医几十年,赵立连面临的患者形形色色。他深刻体会到,疾病面前每一个人都是痛苦的。病人不分三六九等,没有贫富贵贱之分。只有普济众生,才能医者仁心。 作为一名医生,赵立连不仅在医疗技术上追求精湛,还始终坚守医德,牢牢把住医生的做人底线。 赵立连对患者一视同仁,不因患者是达官显贵而趋炎附势,不因患者是草根百姓而冷言怠慢。为了尽可能多地给病人解除痛苦,赵立连以院为家,不管刮风下雨,还是严冬酷夏,只要病人需要,他随叫随到,毫无怨言。在门诊室和病房处处可见他忙碌的身影。 不管工作多忙多累,他都坚持每天下班前详细查看每一位病人,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一些患者出于感谢,给他送来锦旗。患者一走,他就将锦旗收起,很低调而谦逊地说,这都是一个医生应该干的。 从人民军队走出来的赵立连一贯廉洁行医、本分做人。一些患者为了让医生更尽心,也尝试着给赵立连送红包和礼品。但是,他们总是碰壁。碰壁之后,他们发现赵立连看起病来还是那么认真,对待病人还是那么热情。曾试图给赵立连行使潜规则的患者后悔了,“咱们是在亵渎赵医生的人格啊!” 上图为赵立连认真、热情、负责任地为病人看病中 赵立连不仅不收患者的红包和礼品,遇到家庭困难的患者还慷慨解囊相助,帮其度过难关。冲着赵立连的大情大义,很多患者和他交上了知心朋友,他们不仅在赵立连这里治好了病,还看到了做人的良知。 甘为人梯见胸怀,他把仁字挥写得鼎鼎大气 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探索,赵立连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其中不少是治病绝招——精准除疾。如何对待这些成果,是让它们成为自己的私有财产,还是毫无保留地传承下去,让后继有人、众生共享?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医术传内不传外的“潜规则”。俗语更是讲: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赵立连不信这些。“我不仅是医生,更是共产党员,要有共产党员的胸怀和气量,做人要大度豪气,不能只盘算自己的小九九!” 走上河南省老干部康复医院副院长的领导岗位后,赵立连尤其注重团队建设。他甘为人梯,言传身教,把自己的成果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医生,鼓励年轻医生在吸收借鉴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迎新,使医院的人才梯队迅速成长。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满园春。目前,赵立连领导的康复中心已成为河南省的康复技术资源中心和康复医疗、教学、实习基地。他们的团队综合运用现代医疗康复技术、脊柱平衡整复和传统的祖国医学理论,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块式治疗法”和“三部康复训练法”,使众多的患者恢复独立生活能力或功能得到极大改善,重返社会或家庭,得到了中国残联和河南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记者 李新民 郭亮 通讯员 魏恒 杨珂 高晓云) ![]()
原作者: 记者 李新民 郭亮 通讯员 魏恒 杨珂 高晓云 豫民网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