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证券曲线布局河南保险 4月9日,中原证券在上海举办投资机构见面会,不出意外,其3月底在香港对外首次披露进军保险、银行业的路径将依旧是最炙手可热的关键话题。 “混业经营是内地金融机构的大势所趋。”3月23日,在中原证券的业绩说明会上,该公司董事长菅明军表示,中原证券已计划布局银行和保险业务,并且已经有了初步的拓展路径。 据其透露,基于争取内地保险牌照的实际情况,公司拟通过在香港收购保险公司或者银行,然后以分公司的形式回内地设立网点,进而开展相关保险及银行业务,从而与公司证券业务优势互补。 这意味着,继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筹)(以下简称中原农险)之后,保费已经迈入“千亿俱乐部”的河南保险市场很快将再度迎来河南本土势力。 消息传来,河南金融界人士表示,这与中原证券先H后A的IPO之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同样是“等不起”的尴尬现状,同样是“曲线”布局,或将走出一条别开生面的坦途。 据了解,早在2007年,保监会公布的《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送审稿)》便首次取消了银行、券商投资保险公司的禁令,并明确表示只要成立3年以上,财务状况良好,最近3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便可成为投资主体。 若参照此标准,成立于2002年的本土法人券商中原证券早在该办法正式出台之后,便有了挺进保险领域的潜在资质。 如今亦然。据中原证券的业绩报告显示,2014年度,公司实现利润总额人民币7.55亿元(折合9.44亿港元),同比增长123.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5.62亿元(折合7.03亿港元),同比增长122.3%。 然而,想从保监会拿到“绿卡”并不容易,尤其是新设保险公司更为不易,包括建行、工行、交行等在内的几大银行都曾遇过无限期等待的尴尬。 细数现在的银行系保险公司,大部分均为现有的保险公司更换股东后翻牌而成的。除农行参股的嘉禾人寿、中邮控股的中邮人寿原本就是中资外,其余银行入主的保险公司原都是中外合资保险,且规模较小,初始股东一方或两方的退出,给了这几家银行参股的机会。 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了中原证券布局保险及银行业、打造全金融战略的金控集团提供了参考。 之所以选择并购香港的保险公司和银行,中原证券董事长菅明军表示,这主要基于两点,其一,中原证券赴港上市之后,已被香港市场所熟知,尤其是在获得2014年香港新股“升幅王”等荣誉之后,公司实力及未来发展已经获得广泛认可。其二,并购香港的保险公司或者银行可以外资身份进军内地,最大化减少布局保险及银行业的时间成本。 中原农险破局纯分公司模式 与中原证券大举进军保险市场同步的是,中原农险去“筹”化进程正在加快。 记者从河南省保监局了解到,就在稍早的3月28日,中原农险刚刚在郑东新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人才招聘笔试,一共有近千人参加了笔试。 值得注意的是,中原农险是在去年11月份对外发布了公开招聘启事,在短短3个月内有数千人进行了报名,参加笔试的近千人就是从中遴选而出。 “虽然没有明确的时间表,但已于2月份向保监会提交了开业申请,预计很快将会开业。”一位接近中原农险的人士告诉记者,一直以来,河南都没有本土的保险法人机构,所有在河南开展保险业务的公司都是以分公司的模式来运行,这与河南日趋走强的保险市场很不相称,加之河南是农业大省,发起设立中原农险更被视为保障粮食生产、健全中原经济区金融体系的重要一环。 事实上,河南一直在争取设立这一本土法人保险机构。 据了解,早在2009年河南省委1号文和7号文中提出“加快建立以财政为依托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成立农业保险公司,构建多元化新型农业保险体系”;2010年,省政府要求“由财政部门牵头,按程序推进农业保险公司筹建工作”;2012年省委20号文件明确提出“组建中原农业保险公司”。2012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的《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中提出“积极研究在河南设立保险公司法人机构的可行性,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给予必要支持”。 直到2012年,省政府第104次常务会议才迈出关键一步,在会上研究通过了省财政厅提交的关于筹建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工作方案的汇报,省政府办公厅于2012年12月4日下发了《关于成立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筹备工作协调小组和筹备组的通知》。 捷报最终在2014年9月16日传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发了《关于筹建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同意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公司、中原高速、河南省豫资城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17家公司共同发起筹建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1亿元,注册地河南省郑州市。 根据保监会要求,中原农险应当在收到批准筹建通知之日起1年内完成筹建工作,筹建期间不得从事保险经营活动。 这意味着,中原农险除去面纱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了,届时将一改河南保险市场分公司一统江湖的局面。 本土与内外资齐飞逐鹿千亿市场 来自河南省保险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在豫开展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有62家之多,不仅有内资险企,更有外资背景的保险龙头。 这一数字相对于2001年的6家有10倍之多。据了解,在2001年,河南共有中国人寿、太保寿险、平安人寿和泰康人寿4家寿险公司和人保财险和太保财险2家财险公司。 外资进入河南保险领域则发生在2007年,当年首创安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获得中国保监会的批准,成为河南首家中外合资寿险公司,也是河南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人寿保险公司,随后恒安标准、中英、百年等也陆续入驻河南。 值得注意的是,河南保险业的保费也在2014年达到了1036亿元,迈入了“千亿俱乐部”,远远超过2001年70亿元。 据悉,这是河南保险业保费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为全省提供保险风险保障28.3万亿元。其中财产险承保37万家工商企业和1310万个家庭,提供风险保障9.9万亿元。人身险承保21.2万个单位团体和4098.6万人次居民,提供风险保障18.5万亿元,累计为群众积累养老和健康准备金3057亿元。 对此,河南省保监局信息科科长孔建立告诉记者,受益于河南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及民众收入水平的投保意识普遍走强,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年来河南保险业的增速一直维持在20%以上的高位,发展十分快速。 值得一提的是,若按照这一发展速度,河南保险市场的未来增速及市场潜力也将远高于安联经济研究所对中国保险市场的预测。 根据安联经济研究所的预测,到2050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达到3亿,这对于中国寿险市场而言,积压的需求将成为其“强劲增长的动力”。预计中国保险市场将在未来10年实现年均13%的增长。这意味着届时中国有望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 而河南则结合农业大省、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实际,在2014年12月25日明确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提出了10个方面30项工作要求,确定了到2020年我省保险深度、保险密度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发展目标,制定了推进河南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无疑河南将成为国内保险领域新增市场的桥头堡,这对马上入市的中原农险以及准备入市的中原证券来说,在与内资及外资背景险企进行竞争时,将拥有主场优势。 但是业内人士表示,保险市场讲究先入为主,谁先抢占市场,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谁就掌握着主动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考验着以“后来者”身份逐鹿千亿市场蛋糕的中原农险和中原证券。 (网易新闻)
来自: 网易新闻 ;朱亚康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