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记者走进湖滨区高庙乡大安街,62岁的民间艺人南方正在10余平方米的简陋工作室内为创作树叶画而忙碌着。“前几天,有家旅行社组织十几个北京娃来找我学手艺,这周五附近中学的学生还打算来工作室参观。现在有人愿意学,能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我就非常开心。”苦尽甘来,南方回忆起17年来的奋斗历程,笑容满面。 苦心钻研 创作之路多坎坷 南方是高庙乡农民,自幼喜欢雕刻、绘画,祖辈曾从事木刻工艺。2000年前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促使他推陈出新,创作出树叶画、麦秸画、蛇皮画等民间艺术作品。 “我在寺庙里听说,过去一些经文是写在树叶上的,这激发了我在树叶上作画的创作灵感。”南方说,树叶表面的天然保护膜不易进水、着色,为了在树叶上作画,他查阅大量资料、向化学老师请教,还买来化工原料对树叶进行处理,经过上百次的实验,问题终于迎刃而解。随后,他一鼓作气,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仅用半年时间就把《水浒传》的一百零八将画在了树叶上。树叶画由此宣告“诞生”。 新颖的画作引来诸多媒体报道,南方出名了,但外出参展的花销对他来说是笔不小的费用,他的生活愈发困窘,就连母亲生病都无钱医治。当人们忙于农活之时,南方总在家研究树叶画,人们劝他“干点实际的事比在家瞎鼓捣要强”……面对种种困难和不理解,他却依旧坚持理想。 孩童学艺 民间艺术有传承 随着时间推移,南方年龄渐长,他渴望把自己的手艺传承下去,但苦于后继无人。今年4月初,从北京远道而来拜师学艺的小客人不期而至,这让困惑了多年的南方重新看到了希望。 4月2日,来自北京市通州区的12名儿童绘画爱好者,趁着清明假期慕名前来找南方拜师学艺。好奇的家长和孩子们在简陋的工作室内大开眼界,精美的树叶画、蛇皮画、石头画、根雕、泥塑作品令小朋友们爱不释手。南方欣喜地拿出调配好的颜料、画材(树叶),耐心向孩子们传授树叶画创作技巧,孩子们学得用心,不一会儿就在树叶上勾画出了美丽的图案,小脸上充满收获的喜悦。组织这次活动的工作人员表示,此举是为了让孩子们开阔眼界,了解民间文化艺术,“我们今后还会继续组织更多的孩子来三门峡向南方老师学习传统民间艺术”。 近几年,南方的艺术追求逐渐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小孙女也开始跟着他学习绘画,看着孩子们兴趣浓厚,南方对民间艺术的传承重建了信心:“不管今后的路多么艰难,我都会坚持下去,毫不保留地传承、发扬树叶画、麦秸画这一民间艺术。” 声名远扬 乡土情怀难割舍 17年来,艺术创作几乎占据了南方的全部生活,3间瓦房里陈列着他创作出的大量精美的树叶画、麦秸画,蛇皮画《黄河第一坝》、树叶画长卷《一百零八将》、麦秸画《八骏全图》,一片片树叶不腐不烂,一幅幅画作栩栩如生……每一幅画作都是他的心爱之宝,一些作品还销售到了洛阳、西安等地。 作品逐渐声名远扬,不少外地商人曾联系南方商讨合作经营、扩大生产规模事宜,这无疑可带来不错的经济收益,但南方都婉言谢绝了。“我是高庙人,最想做的是靠这门手艺带动家乡发展。”南方说,2015年,上海一位书法爱好者劝说他去上海发展,在那里合作办培训班,他拒绝了对方并执意留在家乡。“我不愿离开,更不想带着我的手艺到外地只为赚钱。在这里,我可以把民间艺术教给身边的孩子们,如果能带动高庙乡的民俗旅游发展就更好了。” 创作之余,南方常常免费教乡里的孩子们学习绘画,还搞起了檀香木加工,收入逐渐稳定下来,也有了更多的资金、精力去搜集树叶、木材等创作材料。“别人眼里的破烂,在我看来都是宝贝。”南方指着堆满原材料的工作室笑着说,“我还有个愿望等着实现呢,那就是多培养些小娃来传承民间技艺。” (腾讯网)
来自: 腾讯网 ;陈嘉祯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