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漳工程 (通讯员 孟红军 摄) 兑付征迁资金 (通讯员 孟红军 摄) 文物发掘现场 (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施工现场 (记者 房之梦 摄)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汤阴段。(通讯员 孟红军 摄) 位于殷都区南士旺村的安阳河倒虹吸闸口。(通讯员 孟红军 摄)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计划10月底正式通水。滚滚南水,要征服的不仅是遥远的陌生旅途,更有一道道技术难关。 今年国庆节期间,记者跟随市南水北调办负责同志一同来到总干渠、配套工程建设施工现场,通水在即,沿途老百姓对这一惠民工程热切期盼。那么,安阳段开工建设八年来,我市配套工程建设总体概况和进展怎么样?如何保障工程质量? 老百姓最朴实,为了国计民生,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搬离自己祖祖辈辈居住的房屋。由于南水北调工程,部分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建设过程中,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阳段出土了很多珍贵的文物。我市在文物保护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10月20日,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市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了安阳段文物发掘及保护情况。 监理人员正在对管道进行质量检查。 (通讯员 孟红军 摄) 配套工程37号线施工02标段工地。 (记者 房之梦 摄)
建设:工程建设是一支交响曲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像南水北调如此雄伟的工程岂不是慷慨激昂的交响曲? 根据南水北调管理体制,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安阳段,我市负责总干渠安阳段工程的征迁工作和配套工程建设。 我市配套工程建设于2012年11月27日正式开工,总体工期要求2014年10月和总干渠同步建成、同步通水、同步达效,线长、点多、面广,可谓时间紧、任务重。 丹江水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流到老百姓家里,我市需配套建设约120公里的输水管线。严峻的事实是,全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开工时间相对集中,而管道生产企业少、产能有限,一时间“洛阳纸贵”。 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管局建管科负责人李存宾说,我市的四条(35号、37号、38号和39号)输水管线的管道铺设采用暗线,全部是PCCP管材,顶管部分则是JPCCP管材,虽具有安全、稳定的特点,但管材价格高昂,其他工程很少使用。因此,生产该管材的企业在全国范围内较少,且管材生产速度慢。以一条管材生产线为例,一天最多能生产100米至200米。 2013年春节刚过,为了解决管材问题,我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管局负责同志兵分几路,西下咸阳,北上天津,驻守在各个管材生产企业,尽可能为我市配套工程建设争取更多的管材。 功夫不负有心人。短时间内,紧俏的管材“坐上”火车、汽车从各个生产企业的生产厂房“长途跋涉”来到安阳,“手挽着手”,一根接一根,安装在各条输水管线,成为向老百姓家里输水的“主力军”。更为振奋的是,我市促成宁夏青龙管业在汤阴县落地建厂,增加生产线,彻底解决了管道供应紧张的问题。 10月4日,在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37号线施工02标段工地,施工人员正在进行沉井作业。在其中一个矩形沉井内,液压千斤顶将距地面十几米的预制管道缓缓地顶进洞内。该工程主要向汤阴县二水厂供水。 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挖掘机、推土机轰鸣作响,站在脚手架一侧的施工人员进行紧张的作业。施工02标段自2013年1月正式施工,施工人员没有节假日,严格按照工期加快进度。项目总工程师曹宇在沉井工作坑内一刻不停地监督管材的吊运安装、泥水平衡技术处理等工作。施工02标段位于中华路汤阴县境内,沉井作业保障了施工安全性,效率也大大提高。尤其适合场地狭小、机械作业有困难时采用。这样的沉井在施工02标段就有12个。 曹宇暂时摘下安全帽,从沉井工作坑内来到地面介绍施工情况。施工02标段为了解决周边的地下水问题,先做好一个矩形沉井,再下沉。下沉时,既要保持工作井内的水位高于地下水水位,同时保证井内、外压力平衡。当沉井下沉至设计标高的要求范围内,通过计算、实地测量累积误差无误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封底。 目前,施工02标段已有8个沉井完成封底。其他标段沉井也将陆续封底。 37号线施工01标段优化线路,避开了两条11万千伏线路和地下管网;02标段城七路调整方案,合理避让大型广告牌5个,高压线塔19座……建设过程中的重、难点突破在工程质量方面,演绎一个又一个奇迹。 配套工程38号线施工09标段施工现场。 (记者 李 杉 摄) 总干渠安阳段38号线进水池施工现场。 (记者 李 杉 摄)
质量:一根管道接一根管道检验 “干这样事关国计民生的工程,怎么认真都不过分。”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管局安汤建管处处长、高级工程师史拥军谈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阳段配套工程建设,用这样一句话总结工程质量。 配套工程的输水管线全部是PCCP管材,是一种新型复合管材,全称“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是在带钢筒的混凝土管芯上,缠绕预应力钢丝,并喷以水泥砂浆保护层而制成的。从管道生产环节,我市就在生产厂家安装了摄像头,24小时实时监控、实施监督。为了防止管道表层的水泥砂浆保护层磨损,我市输水管线铺设,单根管道采用柔软、宽度适中的吊带吊装。 该工程的难点在于管道口径大,管道从制造到安装在国内都属罕见,需严格控制管道制造质量和安装精度。此外,管道体积大、运输难,最大的单根管道长6米,外径3.2米,重达30吨,这样的尺寸、这样的重量,有些天桥、涵洞就过不去。大口径也导致单根管道重量吊装难度加大。 虽然该工程存在众多难点,但由于PCCP管道的“5高”性能(高强度、高密封性、高耐久性、高抗渗性和高性价比),加上安装简单快捷,工程师们对它很是青睐。 120公里输水管线建设过程中,历经千百次检测,质量优良的红旗始终高高飘扬……抱着一颗赤诚之心,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者吹响集结号,满怀豪情,因为他们始终奉行“质量第一”的理念。 人口密集区,工程质量更是不容有失。下了一阵小雨,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38号线施工09标段施工现场仍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施工09标段位于文峰区小营村中心街道。街道宽约9米,施工面6米,该街道是小营村村民出行的交通要道,同时也是我市配套工程最为狭窄的地段。因此,在保证出行的同时,施工面自西向东垂直挖开,挖一段回填一段,确保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施工环节的工程质量。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有时候可能因为一个小数点出现差错,而造成两根管道无法准确对接。施工09标段一名质检员轻拍裤腿上的灰尘,从基坑里走出来说,有时候为了挽回一个微乎其微的施工误差,多少次推倒重来,“质量第一”的理念深深镌刻在每个细节、每项程序。类似这种举动,在配套工程建设中比比皆是。 输水管线铺设,安阳已完成了96%。工程质量印记深深地烙在这120公里输水管线的每一节。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质量是工程的生命线。你可能不知道,我市有一批配套工程稽查专家,他们是水利、市政系统的佼佼者,配备了先进装备,从来不打招呼,直接“空降”工地,一根管道接一根管道检验,把施工细节查个底朝天。在接受省南水北调办公室成立的“飞检”大队检查后,我市没有出现一起质量事故。 汤阴县驸马营村的移民安置房。 (通讯员 孟红军 摄) 沿线百姓全力支持配套工程建设。 (通讯员 孟红军 摄)
移民:“看看俺家的两层小楼!” 移民安置工作是否顺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南水北调工程能否顺利开工建设。 在工程经过的地方,除了居民房屋要拆迁,还有一些企业也要搬迁。 曾经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已趋于平静,巨龙般的工程令人叹为观止。世世代代生于斯、长于斯的驸马营村村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看看俺家的两层小楼!”说起自家的新房子,汤阴县韩庄镇驸马营村村民唐霞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拉着大伙儿到她家去参观一番。唐霞现住在安置点的一座两层小楼内。推开唐霞家新房子的大门,宽敞、明亮的客厅一尘不染,新置办的家具和电器一应俱全。厨房和客厅相通,天冷了做饭都不用出去。卫生间和浴室隔开,干净、整洁。 相较以前的居住条件,现在房屋面积比原来大了很多,满足了唐霞家人每人一间房子的愿望。唐霞说:“如果再买一辆小汽车,咱和城里人就没啥区别了。” 唐霞家的两层小楼是驸马营村村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的一个缩影。 时间追溯至2006年,由于交通闭塞,当时的驸马营村还是一个贫困村。如今的驸马营村,宽阔笔直的道路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问题,一栋栋崭新的两层小楼说明村民的生活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许多外村的姑娘争着嫁到驸马营村。 按照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总干渠从驸马营村穿过,把村庄一分为二,有80户群众的房屋需要拆迁,有48户群众需要集中安置。当48户村民的房屋被拆迁时,他们看着自己祖祖辈辈居住的房屋成了一片瓦砾,心里有一种难言的滋味。 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过程中,该村修通了桥和路,为搬迁户建了新的安置点,村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驸马营村党支部副书记张海银来到安置点,指着一栋栋崭新的两层小楼说,原来村里的房子高矮不一,道路都是土路,一下雨便泥泞不堪。“现在村民都是两层小楼,且一户一院。道路两侧还有路灯,到了晚上到处亮堂堂的。” 最显眼的是楼顶上的太阳能热水器,这也可以看出村民用水问题已得到解决。张海银拧开村民家里的自来水管,“以前村民家里用水靠水泵从井里抽水,或者到指定的地方接水,现在家家有了自来水管,用水也方便多了。” 市南水北调办公室副调研员马明福指着“安阳市南水北调总干渠和配套工程平面示意图”介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安阳段位于城市近郊,地下管线、道路等纵横交错;建设渠道需跨河道、铁路,迁建电力、管道、通信等专项设施;需建设集中居民点8个,搬迁居民近1800人。 2006年9月28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安阳段在全省率先开工。我市全力服务工程建设的征地拆迁、移民安置工作,为工程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施工环境。在征迁工作中,我市各级征迁干部走村访户,把每一分钱都用到老百姓身上,做到“村中有公布榜,手里有明白卡,心中有明白账”,让群众清楚补偿标准,坚持阳光兑付,消除了他们的抵触情绪。8年间,我市没有因土地移交迟缓而影响工程施工进度,更无一例赴省进京上访事件发生,被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要领导赞誉为“安阳速度”。 南水北调安阳段考古现场。 (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南水北调安阳段出土的文物。 (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文物:“流过往事”即将与公众见面 一条线,一部厚重的文明史。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安阳段南起汤阴县北至漳河,全长60多公里。 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孔德铭介绍,安阳段文物保护工作始于2005年。2005年至2010年间,国家、省、市文物考古部门分别对羑河遗址、黄张遗址、郭里墓地、固岸墓地、长沙墓地、五里岗战国墓地等文物保护控制性项目进行抢救性发掘。 2006年10月,我市文物考古部门又进行了总干渠施工过程中的文物保护巡护工作,包括:总干渠文物保护巡护工作、受水区文物保护巡护工作和取土区文物保护巡护工作。 目前,安阳段文物保护工作已基本结束,出土文物较多、价值高。 孔德铭说,安阳段出土文物有几千件,发掘墓葬一千多座,时间跨度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明清时期。其中,汤阴五里岗战国墓地共发掘700多座。韩琦家族墓地是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作中的亮点,出土了大批墓志,体积大、文字较多,长、宽均达1.5米,是目前我国出土的最大墓志,具有历史价值、文献价值和书法价值。 随着考古发掘的结束,文物保护工作也提上日程。“我们编写了部分考古报告,对一些文物进行了修复、整理,并妥善保管。省相关部门将在我市建立河南省南水北调博物馆,出土文物要集中保护收藏,持续在该馆展示。”孔德铭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发掘文物点334处,出土各类文物近10万件,年代上迄旧石器时代,下至明清时期,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可以说,纵贯河南南北的总干渠,在中原大地形成了一条极为难得的古代文化廊道。 为了迎接中线工程世纪通水,展示河南省文物保护成果,由河南省文物局主办、安阳市博物馆承办,以“流过往事”为主题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文物保护成果展》将集中展示我省发掘的文物精品。目前,展览正处于布展阶段。开展后,将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过程中发掘出土的文物精品将首次与公众见面。市博物馆馆长周伟介绍,展览将在市博物馆2楼两个展厅内举办,面积约2400平方米。 因南水北调出土文物具有线性空间特色,展陈保留了出土文物的地域性,依次按照南阳市、许昌市、郑州市、焦作市、新乡市、鹤壁市和安阳市顺序布展,不仅有利于文物征集,更重要的是便于参观、解读。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起点位于丹江口水库,是一条自南向北的线路,展陈也将由南向北,包括四个部分,分别为前导陈列、库区文物展、干渠文物展和景观过道。(记者 房之梦 李 杉)
来自: 安阳新闻网 ;原作者: 房之梦 李 杉 不离;不弃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