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民网 首页 环保频道 生态保护 查看内容

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要筑牢生态屏障

2017-5-24 17:06 | 评论: 0|来自: 网络

摘要:   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打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这张牌,就要将新型城 ...

  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打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这张牌,就要将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应该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城市“水、绿、气、脉”四大生态要素与资源消耗、环境容量、生态承载能力协调平衡,筑牢生态屏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优化区域水网格局。郑州属于典型的水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并存的城市,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10。工业点源污染、城市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比较严重,目前郑州生态水系周边还有234个排污口没有彻底截污,水环境改善任务艰巨。立足郑州现有的城市水网结构,坚持项目化、工程化推进实施《郑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大力推进环城生态水系循环工程、西水东引工程、南水北调中线新建引水工程等项目建设,确保水系联通。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充分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黄河、西流湖等水源充沛的地方,通过引、提、调、蓄、中水回收利用等方式引水入城、引水润城,有效开辟水源。加快实施生态水系提升工程,开展贾鲁河、索须河、熊儿河、七里河、东风渠等城市河流清洁行动,突出截污治污和河流两岸生态建设,建设一批河道生态改造提升示范工程,有效保护水质。
  提高城市绿化水平。绿是城市生机的象征和活力的体现。合理布局绿心、绿楔、绿环、绿廊等城市结构性绿地,继续加大郑州周边生态绿地、绿化隔离地区、湿地公园、郊野公园等建设力度,并与区域内风景名胜、自然山水等各类生态空间相互衔接,构建覆盖城乡的绿色生态网络。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具有生态、美学以及经济等多种效益的树种,有效增加常绿树种和针叶树种,积极改善杨树、法桐等现有树种,提升园林绿化生态效益。按照针叶与阔叶相结合、常绿与落叶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野生种群恢复与近自然生态环境重建相结合的原则优化植物配置,逐步实现物种多样化、群落混交化、配植复层化、生态系统功能化。
  增强气候适应能力。依托郑州独特的地理、气候、生态和历史人文等特征,通过绿楔、绿道、绿廊、绿心等形式加强城市绿地、河湖水系、山体丘陵、农田林网等各种自然生态要素衔接连通,构成“绿色斑块—绿色廊道—生态基质”的系统格局,充分发挥自然生态空间改善城市微气候的功能。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通过建设屋顶绿化、雨水花园、储水池塘、微型湿地、下沉式绿地、植草沟、生物滞留设施等城市“海绵体”,增强城市海绵能力。加大城市对雨洪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河湖水系自然连通,构建城市良性水循环系统。全面建设节水型城市,提高城市应对高温、干旱缺水的能力。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鼓励使用节能低碳产品,完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处理体系。
  注重城市文脉延续。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也是城市品质的重要内涵。郑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文化底蕴深厚,许多古建筑、古遗存、古遗址都反映了中原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历史贡献和精神文化特征,是宝贵的文化资源,应该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过程中保护好、传承好、建设好。郑州是商都文化、黄河文化、嵩山文化、黄帝文化等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承创新区,也是兼容并蓄、刚柔相济的中原文化的典型代表,要深入挖掘这些文化资源并提炼它的精髓。以历史文化保护区、特色街区、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优化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加强整体风貌和空间形态控制,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线性交通走廊为发展轴、以绿色开放空间为绿楔、多层次分中心组团式的发展体系。以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城市“双修”工作为切入点,科学确定历史文化保护线,将历史街区、胡同、牌坊、宗教圣地等重要的生态空间纳入城市总体设计,不断丰富城市景观轴线、景观节点、视线廊道和天际轮廓线。
来自: 网络 ;王文龍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