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老中医张怀亮喜收七徒 近日,全国名老中医、河南中医药大学脑病四区主任张怀亮喜收7名徒弟。至此,他共收徒13人。 收徒仪式在郑州市新华建国饭店举行,由河南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副院长赵敏主持。河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徐江雁、河南省中医管理局科教处处长马高峰、全国中医文献大家、河南儒医文化研究会会长、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许敬生到场祝贺并致词。 河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徐江雁在致词中提到,张怀亮教授是河南省著名中医学家,熟谙经典,精于辨证,长期奋战在临床一线,他的学术与人品深深感动着周围的每一个人。回顾古今的名医成长之路,无不是经历了跟师学习以及“勤求古训,博采众长”的方式产生。李东垣师从张元素而发扬易水学派,朱丹溪拜罗知悌而终为大家。我们当代更应该继承和弘扬传统的拜师仪式,使中医薪火相传,永不熄灭。 河南省中医管理局科教处处长马高峰在讲话中提出,张怀亮身上有三个品质特别值得学习:一是高尚的医德。无论贫富贵贱,在看病时他都一视同仁,细心,耐心。二是精湛的医术。作为仲景书院的特聘专家,他多次讲授经典,贯通古今,中西合璧,理论深厚。同时,诊疗中,辨证准确,用药精到,临床实效好,医术精湛,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三是大气、勤奋。他有大胸怀、大眼界、大气魄、大智慧。作为大家,他还一直坚持学习。像去天津、台湾学习,学习痛风的诊疗等跨专业学习,非常勤奋。 全国中医文献大家、河南儒医文化研究会会长、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许敬生指出,40年来,张怀亮在临床、教学和科研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成功带出一批优秀弟子,为河南中医药大学以及中原整个中医界,赢得了崇高的荣誉。拜师学艺是学习中医的传统模式,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许敬生现场赋诗一首致贺: “人生有限驹过隙,学海无涯勤勉励。后生展翅已冲天,老骥伏枥当奋蹄。” 张怀亮,教授,主任医师,博导,出生于五代中医世家,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河南省名中医,河南中医药大学一附院脑病医院副院长、脑病四区主任,河南中医药大学眩晕病研究所所长、河南省眩晕病诊疗中心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眩晕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脑病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常委,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眩晕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中医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保健委员会、卫计委保健局特聘领导干部保健专家。 张怀亮教授从事中医临床40年,学宗内难,推崇仲景,旁及东垣及温病理论,学验俱丰。临床擅长治疗脑血管病、眩晕、头痛、失眠、焦虑症、抑郁症、重症肌无力、帕金森病等神经内科疑难疾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张教授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与风格,创造性的提出新型“三焦”辨治体系。他不但擅用经方,时方运用也轻车熟路;他挚爱中医而不薄西医,衷中参西,一切以临床实效为根本,不尚空谈。他不但善治内科杂病,对妇科、皮肤等疾病的传统中医治疗也疗效卓著。先后出版专著4部,发表医学论文30多篇,获得省级科技成果奖2项、厅局级科技成果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 向张怀亮拜师的有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张振强、讲师王松鹏,郑州大学一附院何山、大河健康报社主任记者杨振东、郑州人民医院主治中医师刘贯华、郑州市中医院主治中医师杨彦伟、汝南县中医院主治中医师柴坤。这7人此前即跟张怀亮学习多年,均特别推崇敬重其医术医德,遂先后提出拜师请求。张怀亮通过认真考察考核,最终同意了他们的请求。拜师仪式上,徐江雁、马高峰、许敬生等作为见证人在收徒贴上郑重签名。 上图为全国名老中医、河南中医药大学脑病四区主任张怀亮喜收7名徒弟拜师仪式现场图 上图为全国名老中医、河南中医药大学脑病四区主任张怀亮喜收7名徒弟拜师仪式上徒弟郑重宣誓图 千百年来,“师带徒”是中医传承的主要形式。近年来,国家对中医“师带徒”传承尤为重视,不但鼓励在职医师拜师进修,提高医术,而且提倡非中医科班出身的中医爱好者拜师,通过“师带徒”的传承形式,学习中医知识和技能,再经由国家师承考核等多步程序,获得中医从业资格。 《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河南几千年励学育人,几世纪英才辈出——中医药的重要发祥地,医圣张仲景的故乡。河南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英才辈出。河南中医药医术和文化繁荣与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离不开莘莘学子的勤奋学习,更离不开像德高望重的张怀亮教授这样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大家传道受业,良工心苦,如今已是桃李满门。(记者 李新民 郭亮 通讯员 高晓云) ![]()
原作者: 记者 李新民 郭亮 通讯员 高晓云 豫民网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