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民网 首页 综合 省内资讯 查看内容

记汤阴县“十佳母亲”、白营镇白营村村民张秀英

2014-6-14 07:51 |原作者: 郑北 | 评论: 0|来自: 焦作日报

摘要: “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汤阴县“十佳母亲”、白营镇白营村的张秀英,就像一朵盛开在荆棘里的花,绽放在人生的风雨中。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她就像一棵大树,带给 ...
    “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汤阴县“十佳母亲”、白营镇白营村的张秀英,就像一朵盛开在荆棘里的花,绽放在人生的风雨中。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她就像一棵大树,带给苦难中的家人清凉和绿荫。
    昨天,骄阳似火,记者在田间地头见到张秀英,满头华发的她正在菜地里干活儿。浅浅的微笑,瘦弱的肩膀,沧桑写在脸上,只一眼,便知道她是一个乐观而又坚强的人,虽然生活给了她太多的磨难。
    她是一个骄傲的母亲
    40多年前,性格开朗、勤劳能干的她嫁到这个家,先后生下两个儿子。丈夫出门当瓦工,她去工地搬砖和泥当小工,爱说爱笑,性格和善的她很受全村人喜爱。她的两个儿子很懂事,日子虽然过得穷些,但生活有奔头。然而,造化弄人,丈夫因病早早地离她而去,坚强的她靠流血流汗搬砖和泥当小工撑起这个家。靠着她与人为善的品行,靠着她不服输的个性,靠着当爹又当妈,她的两个儿子娶了媳妇,成了家,立了业,有了他们自己幸福的生活。
    她是全家人最坚强的依靠
    阳光明媚的日子也会突遭疾风劲雨。2006年,她的大儿媳被检查出患有白血病,不能出去打工挣钱,还要花钱治病。高额的医疗费把大儿子压垮了,张秀英知道,再苦再累也要给大儿媳看病。孙子需要母亲,儿子需要媳妇,媳妇就像自己的亲闺女。60多岁的她拿出所有积蓄,并借款坚持为大儿媳看病,但最终没能留住大儿媳的生命。2007年,长期患高血压的二儿媳突发脑出血去世,本就债台高筑的家一下子塌了。左邻右舍看在眼里,痛在心间,纷纷为张秀英捐钱。现任白营村妇女主任的袁翠英为她捐了500元,她说,她是看在老太太和善与勤劳的份上才捐款的。2008年,她的二儿子在农历除夕的下午被一个喝醉酒骑摩托的人撞死。骑摩托的人家贫,没有赔偿一分钱,进了监狱。用张秀英的话来说,人都没有了,要钱有什么用,什么能比得上儿子的生命重要。二儿子去了,留下三个孩子,最大的12岁,两个小的是双胞胎才6岁。她感到撕心裂肺的痛,她知道从此后,自己就是三个孙女的靠山,需要她这个“母亲”为她们遮风避雨。她对自己说,一定不能倒下。她对孩子们说:“别哭,我们没有一无所有啊,至少我们还有手有脚,至少我们还有希望重来啊!”她用积极乐观的心态,为痛苦、弱小的生命找到了新的希望。
    她是三个孙女的“母亲”
    擦干眼泪,张秀英选择了重新开始,60多岁的她当起了三个孩子的爹妈。当时,大孙女上小学五年级,已经能够照顾自己,两个小孙女刚上一年级。给一家人做饭,送孩子们上学是她每天的生活。等到两个小孙女上二年级时,张秀英知道,自己必须出去工作了,否则无法养活这三个孩子。本村村民照顾她,让她到蔬菜棚里干活儿,每天给她35元工资。每天5时30分,张秀英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先做好饭,6时把几个孩子准时叫醒,6时30分她必须赶到棚里干活儿。11时,张秀英回家做午饭,14时至18时上班。她把一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她说:“我血压高,但这个家需要我,我如果倒下了,孩子们就会更苦。我必须出去干活儿,坚强地活下去,何况我还有低保,有各级政府的帮助。为了孩子们,为了这个家,我要活一天,做一天饭,干一天活儿。”她常年在棚里干活儿,还要照顾自己家的三亩地,打药、浇地、收割,她是一个母亲,更像一个男人,她用瘦弱的肩膀撑起这个家。
    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都努力为奶奶分忧。如今,大孙女已上幼儿师范学校。已上小学五年级的两个小孙女放学之后也可以给奶奶做饭了,虽然有时候会把饭做煳。张秀英看到孙女这么懂事,感到很欣慰。孩子们读书很努力,她们想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让奶奶过上好日子。
 已同步至 豫民网的微博
来自: 焦作日报 ;原作者: 郑北 豫民网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