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年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SKY支教队#爱心支旅、在言在行#公益支教团队成员陈敏洁活动感想,愿希望的火种茁壮成长,静待花开。

由于毕业的原因,这次支教便成为我最后一次参加有关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活动。对我来说,除了支教的神圣任务以外,还像是一次收官之作。我在大学所学习的知识、培养的素养及锻炼的品质等,能否在这次支教活动中尽善尽美地发挥作用,我也很期待。 2017年7月7日,我们十个人怀着满腔热情,经过长途跋涉到达了南召县留山镇上官冶建希望小学。学校地处深山之中,站在校园的任何地方都能看到围墙外绿茵茵的山头。村子离县城较远,我们需要隔三差五到镇上采购一些食物,以便平日食用。除了吃住不便外,这里的教学设施也很是简陋,学校只有四个教室(一、二、三、四年级)。教室里没有大电棒,只有一个很小的电灯在讲台上方,桌椅板凳也很是破烂;庆幸的是,这里可以用多媒体上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更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传达知识。


学生来自山里散落分布的村子,我们将学生分成了三个班。通过一天的授课,便能感受到幼儿园、小学、初中三个层次的学生特点,他们从活泼爱动疑问多到成熟冷静偏独立过渡。在这期间,我担任的是自然科学和美术老师,讲授了海洋动物、星球天体、京剧脸谱、剪纸艺术等,包含了各个方面,学生们对这些都很感兴趣,自己也讲得很尽兴。而且在每天找资料做课件的同时,自己也能学到很多,算是一种别样的教学相长吧,不论怎样我们都乐在其中。
除了平时的授课,我们的课外活动也很丰富,举办了运动会、文艺汇演等,孩子们的热情都很高涨。可惜时间短暂,只有二十天,我们传授的知识有限,但我希望我讲授的课程达到了开拓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作用;也希望我们的活动传授给他们“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有文化知识,更包括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善与人共事的合作精神”的新理念,能在未来帮助到他们。纯净的眼神,纯洁的心,这里的一切都很值得我怀念,记忆可能会慢慢消逝,但希望的火种已播种,静待花开。 (编辑:赵思雨 供稿)
原作者: 王佳妍 孙金标 赵思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