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民网 首页 综合 省内资讯 查看内容

提高茶叶经济效益 河南信阳转型中做强茶产业

2017-8-15 22:38 | 评论: 0|来自: 河南茶叶网

摘要: 信阳大地,处处洋溢着生机和活力。在谭家河乡土门村,茶农卫才贵正在抓紧炒茶。老卫家有60亩高山茶园,在他的精心管护下,长出的鲜叶品质让大家伙都点头称赞。“很多茶商都在茶叶市场上等着收购我炒的新茶。”卫才贵 ...

信阳大地,处处洋溢着生机和活力。在谭家河乡土门村,茶农卫才贵正在抓紧炒茶。老卫家有60亩高山茶园,在他的精心管护下,长出的鲜叶品质让大家伙都点头称赞。“很多茶商都在茶叶市场上等着收购我炒的新茶。”卫才贵说。作为茶叶种植生产大村,土门村建有茶叶交易市场,很多企业和茶商都在此进行茶叶鲜叶与成品茶的交易。

在浉河区,记者见到了当地炒茶能手肖兴亮和周小燕夫妇。“手工炒茶工艺要求很高,摊晾、筛选、杀青、去杂、揉捻、理条、烘干等,道道工序都不得有半点马虎。”刚获得浉河区第六届信阳毛尖手工炒茶大赛金奖的肖兴亮说,我有幸成为一名茶人,注定终生以茶为念,为弘扬信阳毛尖传统制茶技艺,保护手工制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把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继承好、弘扬好。

周小燕的父亲周祖宏是信阳毛尖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代传承人,从小受父亲严格指教,她的手艺在当地是有口皆碑。由于自小与茶接触,周小燕对炒茶的悟性极高。“炒的茶外形细圆紧直,色泽翠绿,白毫显露,内质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爽回甘。”浉河区茶产业办公室葛衡对周小燕炒出的茶作出评价。

茶的厚重寄托着信阳人的梦想。2009年,时任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到信阳调研,看到当地只采摘春茶生产毛尖绿茶,就建议信阳尝试创新茶叶产品,加大对夏秋茶采摘力度,开发红茶,增加收入。很快,信阳市研制出具有中原茶产业特色风味的新派红茶——信阳红。

“信阳红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也配合绿茶促进了销售,为茶农和茶商都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为信阳茶产业进一步发展起到巨大的助推作用。”信阳市茶产业办公室主任魏勇介绍。

肖兴亮也是信阳红的受益者。“信阳毛尖的生产成本太高,加上近两年茶叶市场不景气,通过生产红茶能增加种茶的收益。”肖兴亮说,只采一季春茶每亩可收入1万元,如果把夏秋鲜茶叶收集起来制作红茶,每亩可多收入5000元。

为保证茶叶品质,信阳市很多茶企在生产加工上各显神通,不断通过技术改进来完善信阳茶的整体品质。“传统的滚筒杀青,让茶叶和高温筒壁直接接触,里面被包裹的嫩芽可能接触不到筒壁,导致杀青不彻底。”信阳龙潭茶叶公司生产部经理聂东介绍,利用国外的“蒸青”工艺引入毛尖生产工序杀青中,用蒸气对流完全、均匀地杀青,使茶叶保质期更长,色泽、口感更好。

如今,信阳人经过上百年的探索和改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茶加工工艺,造就了信阳毛尖优异的品质,使其享誉国内外。信阳红的出现也壮大了信阳茶产业,增加了茶农收入,繁荣了茶区经济。据了解,2015年4月,经浙江大学CARD农业品牌研究中心评估,信阳毛尖品牌价值达55.73亿元,位居全国第三位。

发展中升级:拼创新,以毛尖为主到多元化经营,转型调整后过剩产能变成新产品

“近几年,高端茶持续回调,中档茶继续增多,低档茶仍在减少,橄榄型市场形态进一步稳固。基于这一市场特点,我们将进一步加快茶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一是由主攻高端市场向同时进军高中低端市场转型;二是由单一的信阳毛尖生产,向多元化产品生产转型。”信阳市市长乔新江多次召集人员研究信阳茶产业发展的问题。

在信阳五云茶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茶饮料生产车间内,记者看到生产流水线上一排排瓶装和罐装的茶饮料快速传输。“过去那些被修剪掉的大叶茶和茶梗,我们通过科学提取茶多酚等原料,通过加工研制成多种茶饮品。”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朱杨介绍,通过收购茶农的大叶茶、夏秋茶和边角料,每亩茶园还能直接为茶农增收20%。

由于受市场大环境和绿茶不易运输保存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整体茶叶的市场拓展并不乐观。五云茶业公司总经理马泽民认为,信阳茶叶未来发展方向应该是通过多元化生产,丰富产品形式,将引向大众化、生活化,让每个消费层次的群体都买到适合自己的茶饮品,让茶走进寻常百姓生活。
来自: 河南茶叶网 ;庄付旗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