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版本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古书。古书跟其他任何事物一样,具有本质和表象两个方面,本质就是其内容和文本,表象就是外在样式,如版刻风格、刷印水平等。要收藏古籍善本,就需要对这两个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然后才能分辨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本文就从内容和表象两个方面入手,通过一些实例,简单谈谈古籍善本“初印”和“后印”的辨别。 古籍收藏贵“初印”。大体上说,初印本就是书版刻成之后最初刷印的那部分印本,一般只有百余部甚至几十部。由于书版完好,印成的书也就笔划锋颖毕现,栏线清晰可见,十分美观。随着刷印次数增多,版面逐渐磨损,笔画也就变得模糊,有时还会出现断版缺字的现象。即使仅仅从工艺品欣赏的角度,初印本也绝不是后印本所能比拟的。但这一点仅仅是个比较模糊的标准,在实践中很难准确把握。那么区分初印和后印还有哪些方法呢?下面举几个例子。 一,特印本。书版雕刻完成后,往往用好纸佳墨印若干部,留以自用或者馈赠亲友。比如较为常见的红蓝印本。还有的普通本用竹纸或者普通白纸印,特印本则用皮纸、宣纸、罗纹纸甚至宋明古纸印,开本也较普通本更为阔大。图为刘世珩影宋刻本孔子家语,皮纸大本长约四十厘米,钤“聚学轩”、“贵池开元乡南山村小民”等刘氏印多方,就是这样的特印本。 这一点还是外在形式上的特征,比较容易辨别。下面要说的就是某些后印本在内容上有所改动,需要通过比对文本来辨别的。 二,试印样本。有些书籍虽然尚未刻完,但会先印少量样书作为参考或者校勘之用。这样的印本往往留有墨钉,有的每篇文章也自成起迄,不相连贯。有些成书的定本会加以修改,从而这样的试印样本就成为了解成书过程的重要资料。
来自: 雅昌艺术网 ;庄付旗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