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民网 首页 综合 省内资讯 查看内容

商丘退休老人痴心烙画 用烙铁绘出精彩人生

2017-10-22 22:59 | 评论: 0|来自: 网易新闻

摘要: 十九大在北京胜利开幕,全国人民为此欢欣鼓舞。今年68岁的退休干部陈培德是一位老党员,也是我市知名的烙画大师。自幼喜欢烙画的他,为了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精心准备了自己的烙画作品,参加了由中国邮政、中国国际 ...

十九大在北京胜利开幕,全国人民为此欢欣鼓舞。今年68岁的退休干部陈培德是一位老党员,也是我市知名的烙画大师。自幼喜欢烙画的他,为了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精心准备了自己的烙画作品,参加了由中国邮政、中国国际集邮网联合举办的“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作品展。他的作品从参赛的2万多幅作品中脱颖而出,最终入选中国当代艺术大家大作喜迎十九大纪念邮册,一起入选的全国仅有4人。

前日上午,记者慕名来到位于“商”字广场西侧陈培德老人家中采访,了解他的艺术人生,他与烙画背后的故事。

自幼就与烙画结缘
烙画又称烫画,火笔画,是中国古代一种极其珍贵的稀有画种,源于西汉、盛于东汉,后由于连年灾荒战乱,曾一度失传,几经辗转终得以保存。如今坚守在传统工艺岗位上的人越来越少,而陈培德老人却以匠人精神潜心研究,为烙画艺术注入新的活力。

“我从小就受爷爷的影响,看他用烧红的烙铁在家具上绘制简单的图案,那时候就与烙画结下了不解之缘。”记者问及他是如何与烙画结缘时,陈培德如是说。作为家里的长子,他更能体会父母的难处。念了5年半的书,陈培德就参军到部队。在部队,因为能写一手好字,他被调去连队从事文书工作。他告诉记者,自己的绘画功底就是那时候逼出来的。当时,部队里每周举行一次黑板报比赛,他就负责出连队的黑板报。为了给连队争光,他就发扬钉子精神,日夜勤学苦练,挤出时间练习粉笔字,练插图。字写扎实了,就慢慢地画“红宝书”、向日葵、山水画……书画技艺提升很快。

后来部队调到营口,当地有一家烙画店,陈培德有幸结识了店里烙画师傅。为了能够学到这门手艺,他每逢周末就请假到店里找师傅攀谈,帮助打个下手,暗地里观察师傅是如何操作的。回来后,就买来电烙铁、胶合板,赶紧照着练习。“没有午休,夜里12点之前没睡过,一门心思要搞懂。”陈培德坚定地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勤学苦练,陈培德的烙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战友和当地群众慕名找来,请他在新打的家具上烙画。热心的他总是有求必应,并且免费作画,他的名声也渐渐在当地传播开来。

红心一颗永向党

1983年,陈培德转业回到家乡商丘。每天公务繁忙,让他无暇研究心爱的烙画。2010年,退休后的陈培德猛一闲下来深感不适。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的他,退休后总想着再为社会贡献点什么,为商丘留下点什么。他想,商丘是火文化的发源地,一直痴爱的烙画就是以火作画,这不正好能宣传商丘吗?想到这里,陈培德又重新拾起了画笔,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一心扑在烙画上。

在此之前,陈培德一直都是在木板上烙画,木板质地坚硬,易作画,却不方便携带。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他大胆假设,先是在卡纸上画。成功后,他又挑战图画纸,以及更薄、更软的宣纸。在薄薄的宣纸上烙画谈何容易,稍不留神,火红的烙铁就会烧个窟窿,前功尽弃。但是从不服输的他没有放弃,为了练好在宣纸上烙画,他不知道烫坏了多少纸,用坏了多少电烙铁。在失败中找经验,找规律。后来,熟能生巧,温度、轻度、速度,他慢慢掌握了相关手法,烙画技艺日臻成熟。

已近古稀之年的陈培德是一名老党员,一颗红心永向党。为了喜迎十九大,他创作的“不忘初心,砥砺前进”系列作品,从2万多幅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入选喜迎十九大纪念邮票中的4人之一。翻开陈培德的画作,记者发现他的作品种类繁多,从山川花草到人物肖像,应有尽有。其中尤以党和国家领导人肖像画最引人注目。人物形象逼真,眉宇之间透出精神。陈培德说:“我要用烙画对下一代进行红色教育,让他们牢记党的光荣传统。”

为了将烙画这一文化遗产传承下去,陈培德下一步准备办培训班,培养更多热爱于此的年轻人,把烙画艺术发扬光大。
来自: 网易新闻 ;陈嘉祯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