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报科普小记者到郑州博物馆进行研学采风

2018-5-11 12:06 | 评论: 0

摘要: 4月29日,由共青团河南黄丝带支部委员会、河南科技报科普小记者管理中心、河南科技报科普小记者沈丘记者站主办的志愿传家风、童心益未来研学采风活动。 河南科技报科普小记者沈丘记者站的20名小记者和他们的家长来到 ...

4月29日,由共青团河南黄丝带支部委员会、河南科技报科普小记者管理中心、河南科技报科普小记者沈丘记者站主办的志愿传家风、童心益未来研学采风活动。

河南科技报科普小记者沈丘记者站的20名小记者和他们的家长来到郑州博物馆、河南省地质博物馆进行采风研学活动。

此次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锻炼河南科技报科普小记者的观察、写作能力,让他们完成一次写作任务,最后一步通过考核,顺利拿到小记者工作证。

进入到博物馆大厅,陆续参观四个展区,看到那些精美古朴的玉器,线条流畅的石雕,设计华美的铜镜,栩栩如生的陶俑,小记者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贪婪的观察、品味着这祖先留下的巧夺天工的艺术品,充满了无尽的仰慕、敬佩和赞叹之情。河南科技报科普小记者管理中心主任杨天峰、河南科技报科普小记者辅导员贾永安,为小记者们讲解历史文物知识,讲解的非常详细,大家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秦汉铜镜是平面纹,唐代铜镜是凸凹纹;比如玉璧为什么是圆形的,玉琮为什么像今天的螺丝一样一层层的,是因为玉璧礼天,玉琮礼地,取天圆地方之意;还有分别礼四方之神的圭璋琥璜,古代贵族之家安葬逝者的葬玉九窍塞。特别是葬玉中的玉猪和玉含蝉,那精美生动、和谐可爱的造型,更是引起了小记者们的好奇。讲解员告诉大家,玉猪,是握在逝者手里的,是希望逝者在另一个世界依然能够天天吃肉的意思;玉含蝉,是放在逝者口中的,希望逝者能够金蝉脱壳、破茧成蝶,精神、灵魂达到更高的一个层次。有小记者指着一块小小的“玉璧”问贾永安老师:这个玉璧为什么有个缺口啊?贾老师笑着告诉她:这不是玉璧,这叫玉玦。古人用来断交的东西。可见古人就是断交,也搞得彬彬有礼、非常客气,还要托人赠一块玉玦,委婉的表达不愿继续交好之意。贾老师还背起了一段古文:臣待命于境,王赐玦则绝,赐环则还。——就是说,因为战国时期张仪欺骗楚国,楚国派去跟随张仪去接收商於之地的大臣没能得到土地,所以气的不得了,在秦楚交界的边境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了,就等待王命。如果楚怀王赐一块玉坏来,就还,回到楚国;如果赐一块玉玦来,就和秦国断绝关系。听到贾老师详细的讲解,小记者们一个个瞪大眼睛,听得聚精会神、津津有味,真是大开眼界。

下午到郑州地质博物馆,看到恐龙模型和庞大的恐龙化石骨架,小记者们更是热情高涨、兴奋异常。从一点钟开始,他们在各个展馆流连忘返,一直到四点多钟,地质博物馆的管理员要清场了,他们才依依不舍的离开展馆。在地质博物馆的正门,小记者们和家长,还有杨会长、杨天峰主任、贾永安老师,又亲切的合影留念。杨天峰主任还为小记者们颁发了研学旅行结业证书,也为共同参与学习的家长们颁发了“传承中国好家风”优秀家长证书。

我相信,有如此记忆深刻的切身经历,小记者们回去之后,一定能写出许多优秀的游记作品。那些喜好文学的家长,也一定会对此次特别的课堂有所感悟,能够无比流畅而愉快的记录此次不寻常的郑州之行。和孩子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那些感悟文章,也一定会特别动人。(责任编辑:刘影)

河南黄丝带潘国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