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原文化 观河南省博 见证了华夏文明从神话传说到历史文化,经历了从尧舜禹到夏商周的王朝更替,中原文化在河南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留下了悠长厚重的一笔。为深入学习并弘扬中原传统文化,2019年7月6日,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观河南省博,品中原之魂”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一行七人来到河南省博物院进行参观调研。 (图为团队成员们在河南省博物院门前的合照) 这次活动“观河南省博,品中原之魂”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主要对 河南省博物馆的石器馆精美的玉器文物进行了参观学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有着浓厚的爱玉,尚玉的文化习俗,中国古代,相传玉是通天地,祀鬼神的社稷重器,更是古人洁身明志,标榜美好情操的象征,佩玉者身份非尊即贵。中国的琢玉技艺最早在中华文明之初的原始社会就已经存在,历经几千年的发展,中华琢玉技术绵延持续,日久弥新。在而在中原地区所出土的玉器,大多都属上古三代良工精琢之品,这种自然精华与人文之美的结合,构筑出先民们至高的理想境界。 (图为团队成员们在河南省博物馆内拍摄的文物照片) 在观赏博物馆内藏品时,“观河南省博,品中原之魂”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成员们发现身边有许多的游客使用闪光灯对文物进行拍照,在团队成员的耐心劝说下,这些游客纷纷表示理解赞同,并关闭了手机闪光灯。事后团队成员们找到馆内的工作管理人员,向他们反应了诸如此类的情况,并希望博物馆可以加大保护文物的宣传力度,在藏品旁设立警示牌来规范游客参观文物时的行为。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对团队成员们的建议也非常重视,称赞团队成员们是新时代具备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典范。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参观博物馆内文物) 在当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结束中,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观河南省博,品中原之魂”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成员了解到了精美的古代中原石器,感受到中原大地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谈及此次活动,团队负责人崔晟頔说到:“我们也有幸能够见证到古人那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超凡的雕琢工艺,我们不得不敬佩我们的祖先,在那个技术并不发达的时代用自己的双手打造出一件件精致典雅的艺术品,他们的智慧和工艺结晶将由我们去守护,我们要让这些文化瑰宝永世流传。”(文/杨晨)
豫民网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