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民网 首页 河南教育 考研 查看内容

我省实施“中原学者”计划 推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2014-12-2 09:40 | 评论: 0|来自: 河南商报

摘要: 我省实施“中原学者”计划 推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11月1日,由省科技厅组织的2014年度“中原学者”评审工作揭晓。5位专家学者的入选,为我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库又添新鲜血液。于2007年启动的“中原学者”计划,是我 ...

我省实施“中原学者”计划 推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11月1日,由省科技厅组织的2014年度“中原学者”评审工作揭晓。5位专家学者的入选,为我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库又添新鲜血液。于2007年启动的“中原学者”计划,是我省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政府支持和引导,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团队及院士后备人才,自实施以来成效显着。本报编采这组特别报道,旨在让读者更加全面、详细的了解“中原学者”计划,更加关注、支持河南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国家兽用药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田克恭

  铸造动物疫病防控“利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发展突飞猛进,但是新发动物疫病不断出现,严重制约了我国畜牧业发展,并危害到公共卫生安全和人民的身体健康。田克恭研究员作为一名奋斗在动物疫病防控领域的优秀科技工作者,二十多年来专注于兽医事业,坚持自主创新,铸造动物疫病防控“利剑”,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田克恭博士现任由科技部批准依托普莱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组建的国家兽用药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系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参考实验室首席专家,同时兼任全国动物防疫专家委员会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专家组组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副理事长等职。他先后主持、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科研项目3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1项,农业部新兽药证书8项;主持、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24项,发表SCI论文32篇,主编着作5部、参编26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专利金奖等11项奖励,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4年度中原学者”等多项荣誉。

  我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和第一猪肉消费大国,养猪业的兴衰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2006年,我国及周边国家猪群暴发以“高热”为特征的突发疫情,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疫情暴发之初,防控形势异常严峻,确诊病因成为有效防控疫情的关键。田克恭及其科研团队仅用短短3周时间,在国际上第一个揭示猪“高热病”的发病原因,引起了全球相关领域专家的高度关注。据此诊断结论,农业部将该病定名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并在2008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中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在确诊病因的基础上,田克恭及其团队在国际上率先研制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诊断试剂、灭活疫苗和活疫苗,研究建立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技术规范,这些产品和技术解决了严重危害国内外养猪业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世界性难题,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基于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系统研究和对该病防控做出的突出贡献,2012年5月,田克恭所领导的实验室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认定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参考实验室,他本人被OIE聘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首席专家。

  田克恭及其团队研制开发的诊断试剂和疫苗推广范围覆盖我国31个省及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截至2012年已实现技术转让收益1.28亿元,受让企业累计生产50.3亿头份,销售55.6亿元,累计实现效益达681亿元。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稳定控制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提升了我国在该病研究领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科研无止境。在二十多年的动物疫病防控研究工作中,田克恭研究员带领团队紧盯国际前沿科技,结合动物疫病防控的现实需求进行科技攻关。

  据了解,田克恭及其科研团队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将针对基因工程疫苗和高通量快速诊断试剂的共性关键技术进行重点攻关,力争在产品开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建立并完善关键技术平台。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田克恭及其科研团队在针对畜禽重大疫病致病机理深入研究的同时开发疫苗和诊断试剂产品,不断开拓创新,持续为我国养殖业健康发展提供强力的产品和技术支持,为养殖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省动物卫生监督所研究员白跃宇

  提升我国肉牛产业核心竞争力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牛肉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国黄牛生产逐渐由役用向肉用方向加快转变。到2011年底,全国牛存栏约1.04亿头,已成为世界第三养牛大国。肉牛生产方向的转变,引发了对肉牛新品种的强烈需求。

  在这一过程中,省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省动物卫生监督所研究员白跃宇长期致力于肉牛新品种的培育及推广,取得了丰硕的创新成果:他和科研团队培育出了中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用肉牛新品种——夏南牛,系统开展了肉牛种质创新技术研究,为我国其他动物新品种(系)选育、资源保护与研发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和技术支撑,显着提升了我国肉牛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我国肉牛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国内专家们发现,地方黄牛适应性强,肉质好,但生长慢;引进品种生长快,但适应性差,二者均不能满足我国现阶段肉牛业发展的根本需要。基于此,白跃宇认为,应充分发挥地方黄牛的优势,合理利用外来品种,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牛新品种(系),构建相应的产业化配套技术体系,以打破国外品种垄断,实现肉牛良种国产化,全面提升我国肉牛产业化水平。

  在研究过程中,白跃宇及其团队取得了众多成果:一是创建了“群选群育”联合育种体系,育成了我国第一个专用肉牛新品种——夏南牛,该品种平均日增重1.65公斤,肉用性能总体达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我国肉牛品种空白,成为“十一五”以来全国唯一的主推肉牛品种;二是建立“分子标记-两系选育”技术,育成我国第一个地方黄牛品系——南阳牛肉用新品系,其日增重、优质肉切块率、大理石评分等均达到国外牛平均水平,实现了从分子育种理论到实践的新突破;三是利用南阳牛肉用新品系优异基因,首次创建了一种新型三元轮回杂交体系,攻克了国内以往肉牛杂交制种方式中因地方黄牛基因比例下降导致杂种牛适应性降低的技术难题,实现了杂交育种和商品生产的同步进行。

来自: 河南商报 ; 呢喃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