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社区采访群众 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2021-7-23 09:00 | 评论: 0

摘要: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关爱环卫工”国情社情调研团7月22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关爱环卫工”国情社情调研团来到了郑州大学工学院社区,展开了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宣讲。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环卫工人每天接触的最多的就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关爱环卫工”国情社情调研团

7月22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关爱环卫工”国情社情调研团来到了郑州大学工学院社区,展开了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宣讲。

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环卫工人每天接触的最多的就是垃圾。一不小心就会碰到玻璃、钉子等尖锐的物体。因此,人们在丢垃圾的时候,一定要认准垃圾分类标识,切勿因为一个无心的举动,给环卫工带来伤害。

在进行宣讲时,实践队员们采访到了一位曾经是环卫工,如今是一名保安的居民。据他描述,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大多数人都还沉醉梦乡的时候,他就已经拿好装备准备上岗,直至夜幕降临。从业六年以来,他一直保持着这种高强度的工作,风雨无阻。

在从业过程中,他也曾经因为人们在垃圾分类时的无心之失,被藏在厨余垃圾中的碎玻璃渣划破双手。

在没有垃圾分类的年代,人们或许不会想到丢弃的玻璃碎片、废铁钉需要环卫工手工分拣,也很少会考虑这会给他们造成什么影响,仿佛垃圾在大杂烩地离手入桶的瞬间,便和他们再无关联。

此次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首先一些调研团成员在社区街道的墙上贴了“垃圾也有家,随手带走他”的横幅,另一些成员在社区街道上给社区的居民们发放宣传海报,并通过海报上的图文向大家讲解了生活垃圾分类的意义、生活垃圾分类的模式以及常见的生活垃圾分类的标识等基本知识。在小区中有一个大的分类垃圾桶,调研团成员以它为基础为大家讲解了什么是可回收垃圾什么是其他垃圾什么是有毒有害的垃圾。并随机对一些居民进行采访,采访的结果不尽如人意,大部分人垃圾分类意识薄弱,垃圾分类知识欠缺,仅有少部分人对垃圾分类比较了解,但是真正做到的人却是少之又少。“今天可是长知识了,以前对只是听说但并不了解,虽然国家一直倡导说要垃圾分类,但是宣传力度不够,起码我们这些市民对这方面的了解还是不够的,希望学校和单位可以多做一些关于垃圾分类的讲座。”一位居民这样说道。

同时,在与社区负责人交谈中,我们了解到近两年社区的卫生环境已有明显的改善。每天环卫工人都会在固定的时间把全小区的垃圾集中到垃圾回收站,然后再对垃圾进行统一分类处理,将垃圾分类一步一步地贯彻到底。

 

河南省大爱郑州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