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民网 首页 河南公益 公益资讯 查看内容

精工细作,智启未来:博世中国塑造工匠培养新路径

2024-9-2 13:58 | 评论: 0

摘要: 随着智能制造的浪潮席卷而来,现代工厂的每一次脉动都与高科技紧密相连,对高技能工人的需求也正迅速增长。在这一背景下,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它与就业、市场和产业紧密相关,目标是通过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

随着智能制造的浪潮席卷而来,现代工厂的每一次脉动都与高科技紧密相连,对高技能工人的需求也正迅速增长。


在这一背景下,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它与就业、市场和产业紧密相关,目标是通过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从劳动力转变为合格的职业人才,也被寄予培养“大国工匠”的厚望。


但在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职业教育与企业、社会的有效链接仍然十分匮乏,似乎在某种程度上与现实需求脱节,未能充分响应市场的呼唤。


如何打破职业教育与企业、社会之间的壁垒,构建一个更加紧密、高效的人才培养体系?


博世中国正在积极尝试与探索一条革新实践之路。


融合发展:诠释职业教育革新路径


“今天看到职业学校的项目学生在台上表现得非常自信,这让我们对项目的未来充满信心。”2024年6月,在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天工楼的一间智能制造教学实操教室内,博世中国慈善中心主任郑莉惠参加了“未来新工匠”项目总结会,她对学生们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为参与该项目的高职学生颁发了培训证书。


image.png

博世中国慈善中心主任郑莉惠与博世苏州职业培训中心负责人顾洁为未来新工匠学生代表颁发证书与纪念品


职业教育是塑造未来技术人才的关键途径,但在这一领域,本土公益组织的投入尚显不足。


自2011年以来,博世中国慈善中心便积极支持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并在职业教育领域投入了丰富的公益资源,例如在贵州丹寨和广西河池的职业学校设立“博世励志班”、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合作开展“中等职业教育赢未来计划”等。


为了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博世中国慈善中心开始探索将公益组织与企业资源相结合的新模式。2022年,其迈出了重要一步——与益优青年和21世纪教育研究院职教创新中心两家公益机构合作,共同发起了“未来新工匠——博世职业教育人才公益培育计划”。


郑莉惠表示:“企业希望培养的是一批有思考力、有行动力、有创新力的人才。这需要各相关方共同发力,整合多方力量以共创,解决当下职业教育转型期内的现实问题,培养更多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未来新工匠,促进中国制造业的繁荣发展。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将‘未来新工匠’项目引入学校,更重要的是深入理解学校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学校携手创新,以学生为中心,将他们的想法有效融入实践教学中。”


为有效推进项目,博世中国慈善中心承担起项目策划与管理的任务,同时,博世中国各事业部和企业也提供资金、专家、培训场地以及课件案例等关键支持。在这一共创团队中,每个机构都在积极贡献自己的优势:21世纪教育研究院职教创新中心以其在教育研究和政策倡导方面的专长,设计校企合作课程,为学生提供工业互联和智能制造等新技能培训;益优青年则专注于提升高职学生的软实力,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开设创新思维、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软技能课程;博世中国则在此过程中提供丰富的企业学徒制经验,博世苏州培训中心的老师们积极参与共创课程的研发,企业案例的共享。


多方融合共建,构筑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


事实上,"未来新工匠"项目的推出,一方面,有其历史的传承——作为学徒制的先驱,1913年,博世在斯图加特建立了首个独立职业培训中心,严格选拔学徒,并为他们提供全面的专业培训。一个世纪以来,从精密机械和工具制造起步,博世的培训内容不断丰富,涵盖了工业机械师、商务、机电一体化、IT技术和行政助理等多样化岗位,培育了超过10万名杰出技术人才。这些学徒,被誉为车间中的蓝色力量,这也印证了博世学徒制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今天,博世正将其百年教育经验向全球推广,培养更多技艺精湛的学徒。


4d58e7c98b7c35113a6d2c7af97c38ed_6adeb63b43bc414fbf3ae6f3b00bcf87.png


另一方面,也有来自对中国本土的教育需求和产业发展的洞悉与回应——从北方的重工业基地到南方的高新技术园区,从东部沿海的苏州到西部偏远的小镇,工业1.0至4.0的并存将成为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内的常态。这种并存不仅反映了技术发展的不均衡性,也反映了职业教育的不平衡性。面对这一现状,那些缺乏外部资源和视角的非优势学生,尤其需要得到助力。


“未来新工匠”项目为这些学生提供了一次与行业近距离接触的最佳实践的机会。借助项目,不同地区的学生得以踏入博世中国的工厂和实验室,与顶尖行业专家面对面,感受现代制造业的脉搏。


在教学方式上,“未来新工匠”项目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采用沉浸式工作坊、案例分享和实际操作体验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和实践。


具体到专业技能培训方面,项目将企业的实际经验融入课堂教学,使得理论传授更加贴近实际,更具说服力。企业的技术人员深入实训现场,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使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培养出真正的职业技能。


为了加强实操性,项目组还独立设计并定制了教学设备包,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形成作业成品。


以《智能制造供料单元初级技能培训》课程为例,该课程在博世苏州职业培训中心学徒制教学升级需求的基础上,结合了博世等行业领导者的实际需求和技能标准进行设计,还特别设计并制作了实操设备,让学生通过40课时的学习,完成实际操作项目,深入了解和体验智能制造的基础技能。


image.png未来新工匠项目学生代表现场展示智能制造供料单元初级技能培训和素养课程培训学习成果


课程设计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进化的过程。每节课后,项目团队都会设计反馈问卷,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这些反馈不仅用于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他们实现既定学习目标,也是课程持续改进和更新的重要参考。


在博世学徒制合作院校进行的试教进一步验证了课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确保了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的紧密结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项目中的高质量线上课程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包括非优势的学生在内的所有学生,提供了平等获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机会。实现了真正的“教育普惠”。


精准升级:培育契合时代脉搏新质人才


技能的提升只是一个方面,从长远来看,素养才是影响高职学生发展的更重要因素。


在传统职业教育中,学生往往被训练成在生产线上重复操作的工人。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也意味着新的职业教育需求的登场——企业需要的不再是单一技能的人才,而是具备智能化、数字化能力的原生人才。这要求在教育体系中实行素养培育,实现学校知识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博世正积极响应这一变化。据博世互联工业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贾睿萌介绍,博世中国正致力于将技术与实际场景相结合,探索如何将运营管理与技术融合,以适应产教融合的新趋势。未来企业需要的不再是单一技能的人才,而是具备智能化、数字化能力的原生人才。这要求在教育体系中实现学校知识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同时,博世也将更加注重培养具备多维能力的人才,通过缩短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实现人才培养的全面升级。


 未来新工匠项目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博世苏州职业培训中心的大力度支持。培训中心负责人顾洁老师有着多年丰富的学徒制培训经验,对“未来新工匠“的培养也有其独特的见解与洞察。她认为,未来优秀的一线技能型人才,需要具备三个特点:一是具有很强的自驱力,对自我有清晰的认识,有明确的职业目标。二是体现在锐意进取和自我学习能力上。他们不惧怕变化,而是将变化视为挑战和机遇。第三,他们更具有主人翁精神,能够以全局观去看待与分析问题,并且提出改进建议。这种自我意识与责任感是他们与众不同的气质。这种培养理念也与博世学徒制的学生培养理念不谋而合,并且始终贯彻在对未来新工匠项目的支持中。


“技术是学不完的,我们的培养方案除了技术,更多的会从人才的核心能力培养和习惯塑造来设计。随着工业互联的快速渗透,在一线技术人员的技能的需求上迭代很快,需要我们能够快速结合业务的需求来调整培训方案和培训平台,以保证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有快速应对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image.png博世苏州职业培训中心负责人顾洁谈未来新工匠项目对学生的培养理念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与麦肯锡中国区发布的报告《中国的技能转型——推动全球规模最大的劳动者队伍成为终身学习者》曾提出,到2030年,多达2.2亿中国劳动者(占劳动力队伍的30%)可能因自动化技术的影响而变更职业,对高认知技能、社会和情感沟通技能的总需求将大幅增加。


“制造业转型需要原生的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的变革要从产业中来,回到产业中去;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需要具备自我升级和迭代的功能。”贾睿萌说。


落点到“未来新工匠”项目,其对于素养培育的策略是多元化的。从立项到实施,在短短近一年的时间里,项目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和培训内容,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认知未来的行业。在工业互联和智能制造等新技能培训外,课程内容同时也包括创新思维、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软技能培养。


项目组的培训师们拥有丰富的经验,他们传递给高职学生的,不仅是科学的学习方法,更是开阔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来自益优青年的培训师庄琛,曾在汽车制造业工作多年,对制造业、双元制和工厂现场非常熟悉。接到培训任务之初,她就从自身的经历出发,回顾制造业对个人职业发展的积极影响,并思考如何让职校的同学们更早地接触和体验到这些工作思维、方式和技能。


“我发现,制造业在视觉化、流程化和人性化方面对我产生的影响最直接也最长远,因此,我将这三点融入到课程设计和实施中。”


她还在课件中加入了个人手绘、插画式视频、图文互动特效和视觉总结笔记,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参与感,“所以当同学们在互动中索要复习笔记的时候,我知道自己做对了。明年如果可能,也希望教授他们一些视觉化表达,让他们也能更生动自信地表达自我。”


0a9c467a9350a5f7aaa1d63c3fa17e35_5356fc7736d046d19d27fcf347f205cd.jpeg

益优青年培训师庄琛的《沟通表达》视觉化笔记


在项目总结会上,来自苏州大学并长期关注职业教育的冉云芳副教授提到,关注学生发展是产教融合的根本目的。“博世中国的产教融合项目关注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我调研了数百家企业和学校,发现很多时候校企合作忽略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尤其是AI时代,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必要。我们应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诉求。”


目前,“未来新工匠”项目已经覆盖了来自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泰山职业技术学院、日照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等多所院校的约28000人次高职学生。


博世中国在职业教育的田野上精心耕耘,赢得了回响。参与培训后,有的学生“对于自己有了更多的了解,比如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行为处事等等,进而对自己的职业方向有了更清楚的认知”;也有人表示“学到了新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如何准备面试、如何回答问题、如何展示自己的优势等,这些新知识帮我更好地准备未来面试”;还有人“提高了自信心,学会如何自信地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实力”……


“未来新工匠”项目不仅代表了职业教育的创新,也是博世对培育未来型人才的深入探索。


博世坚持"着眼当下,面向未来"的企业价值观,响应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世界和未来"的号召。教育应专注于培养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包括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能力、学习能力以及远见和洞察力。“未来新工匠”的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新兴产业发展的学生,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需求,进而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通过职业教育,我们致力于培育具备专业技能和前瞻性思维的人才,确保他们无论产业如何变迁,都能持续学习,展望并塑造未来。


“百舸争流千帆竞,勇立潮头敢为先”,在博世中国等先行企业的引领下,职业教育的新篇章正缓缓展开,而那些充满活力的年轻面孔,正是这个故事的主角……

郭编辑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