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同时推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走深走实,8月6日上午,在花园路司法所的指导下,戊院社区以“非遗传统工坊——剪绘社区情 传承万家艺”主题剪纸活动为载体,组织辖区居民群众开展非遗体验,并同步开展人民调解宣传工作。活动将传统文化传承与法治服务相结合,既增进了邻里情感,又提升了群众对调解工作的认知度,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以“剪”为媒聚人气,传统文化润民心 活动当天,社区活动室内墨香与纸韵交融,30余名居民在非遗剪纸传承人赵女士的指导下,围绕“和谐社区”“家和万事兴”“福满家园”等主题,学习传统剪纸技艺。从折纸技巧到图案设计,从刀工手法到细节修饰,老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剪纸背后的民俗寓意,居民们边听边学、互相交流,红纸翻飞间,双喜、喜鹊登枝等一幅幅寓意吉祥的作品逐渐成型。活动现场欢声笑语不断,老人们回忆起儿时过年的剪窗花习俗,孩子们第一次拿起剪刀体验传统技艺的新鲜感溢于言表,邻里间因共同的兴趣拉近了距离,现场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氛围。 二、以“调”为引强服务,调解宣传接地气 为将传统文化活动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社区人民调解员主动融入活动现场,在居民剪纸间隙“见缝插针”开展调解宣传。结合剪纸主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居民讲解“就像剪纸需要耐心、细心,处理邻里矛盾也需要将心比心、互相包容”“一张红纸通过巧手能变成艺术品,小矛盾通过调解也能变成‘和气画’”。 针对居民关心的“调解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哪些纠纷可以找调解”“调解流程快不快”等问题,调解员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和社区实际案例耐心解答: 比如对独居老人王阿姨提出的“楼上漏水影响生活,怕闹僵了伤和气”的担忧,调解员现场支招:“您先别着急,我们社区调解室可以帮您联系楼上住户,坐下来商量维修方案,既不伤感情又能解决问题。” 对年轻居民李先生询问的“调解协议有没有用”,调解员解释:“经司法确认的调解协议具有强制执行力,而且社区调解免费、省时,比打官司更灵活。” 结合近期社区调解成功的部分案例,调解员用“身边事”说明“调解情”,让居民直观感受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的调解优势。 在此期间调解员主动留下联系方式,承诺“随叫随到、有问必答”,进一步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
三、以“融”为效促和谐,双向赋能显实效 此次活动将非遗剪纸的文化温度与人民调解的服务温度有机结合,既让居民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到“指尖传承”的魅力,又通过“聊天式”“案例式”宣传,让“有纠纷找调解”的理念深入人心。参与活动的居民纷纷表示:“原来调解不是‘和稀泥’,而是帮我们把问题解决在萌芽里”、“剪纸剪出了邻里情,调解讲明白了邻里理”、“以后遇到矛盾,先找社区调解员试试”。 社区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文化+治理”模式,以传统节日、非遗活动等为载体,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矛盾调解、邻里互助等服务,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基层治理的“润滑剂”,让人民调解成为群众身边的“贴心人”,切实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行动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