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推普赋能红色文化 助力老区乡村振兴

2025-9-2 06:59 | 评论: 0

摘要: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推普赋能红色文化助力老区乡村振兴巍巍太行山,见证推广普通话的薪火相传;滔滔渠水畔,传扬着时代的崭新声音。2025年7月5日至8月6日,河南经贸职业学院会计学院组建“红语薪传先锋队”,由河南省 ...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推普赋能红色文化 助力老区乡村振兴

巍巍太行山,见证推广普通话的薪火相传;滔滔渠水畔,传扬着时代的崭新声音。2025年7月5日至8月6日,河南经贸职业学院会计学院组建“红语薪传先锋队”,由河南省普通话测试员、学院团总支书记带领一行十余名师生深入安阳林州、信阳新县以及商丘等革命老区一线,开展了为期30余的以“推普赋能红色基因,助力老区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语言作为桥梁,连通红色血脉与乡土的新生力量,在广袤的老区播撒语言的薪火,谱写了一曲“红语薪传”的青春华章。

推普寻根:方言解码红色记忆

实践团队深入大别山革命老区新县队员们深入村庄院落、文化站点与红色遗址,走访了老战士、老党员、老支前模范及熟知地方革命历史的普通村民,系统采集当地特有的红色方言词汇与口头故事。从老民兵口中记录下“排子枪”“送郎参军”的质朴表达,在村史馆老讲解员那里学唱用方言传诵的《八月桂花遍地开》,还聆听了多位老人回忆“红军药箱”“妇女排纳鞋底”等鲜活故事。这些散落民间的口语碎片,不仅成为团队推广普通话、转译红色记忆的一手资源,也让队员们对方言背后深厚的情感与历史有了更真切的体认。

图为团队成员在信阳新县开展普通话普及率调研

朱林博 供图

推普破障:语言铺筑振兴通途

林州只有约32%的居民能熟练使用普通话,这成了当地文旅发展的隐形门槛。团队在杨洼村开设“推普爱心课堂”,省测试员一遍遍带村民区别“fu”与“shuǐ”,用红旗渠诗歌组织情景朗读。改变悄然发生——村民们开始用“闸门精准调控千里渠水”代替往日零散的描述,农产品包装也换上“方言+普语”双标签。语言规范了,讲解清晰了,游客的笑容也更多了。项目负责人表示,此举旨在通过推普增强村民沟通与服务能力,并借文旅平台为语言学习提供实践动力,形成双向促进的振兴新模式。

图为团队成员在安阳林州开展推广普通话调研。

吴艺涵 供图

推普筑梦:青苗课堂赓续薪火

商丘孙福集乡苏乔小学的留守儿童是团队重点帮扶的对象。五年级学生在“青苗课堂”中担任“小小讲解员”,用普通话讲述《大别山红军借粮条》的故事:“这张褪色的纸条,见证着人民军队的严明纪律。”在团队建立的“大学生 - 高中生 - 小学生”三级传帮带机制里,大学生志愿者每周通过“声动红旗渠”小程序远程辅导孩子们发音。校长评价道:“普通话让孩子们敢于开口、能够表达,这是最珍贵的成长礼物。团队借助推普课堂培养“小小讲解员”等方式,有效提升了当地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和服务能力,生动地诠释了推广普通话、守护地方乡音在连接游客、传承精神、助力发展等方面的双重意义。

图为团队成员在商丘孙福集乡苏乔小学进行支教讲解普通话。

韩晨雨 供图

“红语薪传先锋队”深入安阳林州等地开展实践:在商丘指导留守儿童用标准普通话讲述革命故事,在林州通过推普课堂和文旅培训(如教授村民规范讲解“闸门精准调控千里渠水”)提升服务能力,在新县采集老战士方言口述史并制作有声手册及数字化平台永久保存红色乡音,以语言赋能助力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桥梁在各地更加坚实。         

同时团队成员表示:此行深切体会到,在新县采集乡音让红色记忆得以传承,在林州推普与文旅结合激活了发展动能,在商丘的“青苗课堂”点亮了孩子们的希望。这支入选国家级重点实践团队的青年队伍,正以实际行动让通用语言成为坚实的桥梁,他们相信,守住乡音就是守护血脉,规范语言便能点亮未来。


河南省大爱郑州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