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正在踊跃捐献衣物 ![]() 在明堂广场前,几名志愿者正在接收市民捐衣 ![]() 志愿者正在接待捐衣的市民 ![]() 青年志愿者正在华山路社区为盲人学生挑选衣服 ![]() 志愿者正在登记市民捐献的衣物 11月24日,《洛阳晚报》公布了“冬衣捐赠进行时”活动的5个爱心冬衣捐赠点,连日来,洛阳晚报社区特约记者在活动现场接收市民捐衣,也用他们的文字和镜头记录下那些难忘的瞬间…… 镜头一火热的“集中捐赠日” 2日,徐家营办事处丰润路社区的“集中捐赠日”活动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进行。 不到9点,不少居民已经冒着严寒在排队等候捐衣了。我们的收衣活动很快出现了高潮,市民踊跃捐献的氛围感染了所有的在场者,就连前来检查工作的徐家营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张振鹏,也开始帮着接市民送来的捐赠物品。丰润路社区的工作人员也各捐50元钱,准备为需要的人再添置10条过冬棉被。 我看见,前些时候刚捐完衣服的孙银凤、杨敏、董淑云等热心居民,又提着大包小包赶来了;最感动人的是两位结伴而来的老人,在捐赠的过程中,他们一直搀扶着彼此…… 忙碌的“集中捐赠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们共接收热心居民捐赠的物品1032件。(记者 季青/文 何成智/图) 镜头二我为好心人点赞 我是老城西关办事处一运社区的一名志愿者,自洛阳晚报“冬衣捐赠进行时”活动启动以来,市民和志愿者的爱心之举不胜枚举,让我忍不住为这些好心人点赞。 66岁的老党员孙青竹,听到收衣的消息后,生怕自己赶不上趟,让她儿子赶紧从自家商店抱来十余件新的羽绒服,送到一运社区收衣点,我看到这些衣服上还带有商标和包装袋。 11月30日,我们在明堂广场露天搭台,收集衣物。玻璃厂家属院的老党员李建设,本来是带着小孙女路过现场,看到在场的志愿者忙不过来,立即主动上前,帮助我们打包、搬运,人多力量大,一会儿工夫,50余包冬衣被打包收好。西关办事处建机社区的残疾志愿者平步青等5人,还开来代步车,帮我们把衣物拉回一运社区收衣点。(特约记者 刘彩琴/文 蔡福庆/图) 镜头三我感受到了洛阳跳动的爱心 11月30日是周六,也是洛阳晚报“冬衣捐赠进行时”活动的广场募捐日。这一天,最低气温只有1℃,我们本以为来捐衣的人不会很多,然而在寒风中,市民的捐赠热情让我们倍感温暖和感动。 印象最深的是一位50多岁的大姐,她把捐赠的一大包衣服往桌子上一放,就趴在衣服上好一会儿没起来。我们忙问怎么了,这位大姐说,她患有腰椎间盘突出,一早骑自行车从火车站赶来,半路车胎又坏了,她是推着自行车过来的。 还有一位40岁左右的赵先生,12月2日用轿车送来一后备厢的衣服,并且衣服都是全新的,还带着标签,标价都在200元左右。 看着多多奇幻屋从小库房一直到大厅里堆满的市民捐献的衣物,我感受到了洛阳这座城市跳动的爱心。(特约记者 冀春兰 孙蓓蓓 张冰瑶/文 蔡福庆/图) 镜头四300多件冬衣找到新主人 “您好,我们是河南推拿职业学院的青年志愿者,想为学校家庭困难的盲人学生挑一些衣服!” 5日,我和长安路办事处华山路社区的其他工作人员正在忙碌时,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 自从洛阳晚报“冬衣捐赠进行时”活动启动以来,作为其中的一个捐赠点,华山路社区的小会议室已堆满了衣服,我们一直在和洛阳晚报记者联系怎样往外派送,没想到这么快衣服就找到需要的人了,我有些兴奋,连忙对这批青年志愿者说:“欢迎,欢迎。” 在志愿者们挑选衣服时,我了解到,河南推拿职业学院有20%的学生视力有障碍,很多都是低保户,家庭非常困难。不一会儿,300多件适合90后穿的御寒衣服被挑出来了,想到爱心市民捐赠的衣服能帮助他们御寒过冬,我和同事们都感觉劳动没有白费。(社区特约记者 赵玥 文/图) 镜头五冬天不冷,难忘那些长镜头 11月30日,刚吃罢早饭,我们就赶到洛龙区大张盛德美对面的捐衣点,本以为我们来得够早,谁知80多岁的社区特约记者王乐德已经赶来了,令开元办事处天元社区的工作人员非常感动。 就在我们说话时,社区特约记者郭燕娟、张丹、孙晶晶、刘莹、雷彩虹、王兆丰、梁中和、王贵生也分别从不同地方赶来,他们都带着要捐赠的棉衣、毛衣。 大家登记造册、清点衣物、热情接待、分拣打包,一个个忙得不亦乐乎。洛阳网摄影天地的忠实拍客“走天路”“河洛之光”和洛阳师范学院大二学生刘超超,是3名编外社区特约记者,他们将拍下的感人画面发至洛阳网,引发了网民的关注。 最终,我们以收衣2000余件完美“收官”,在我们的回忆中,又多了一些难忘的长镜头。(社区特约 记者 王书敏 通讯员 陈露露 文/图)
![]()
来自: 洛阳网 ;不离;不弃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