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素来安静的伊川县半坡镇孙村热闹非凡:在村里的戏台上,不少演员载歌载舞,还有人为父老乡亲分发御寒衣物和礼物——这一天,本报发起的“冬衣捐赠进行时”活动走进了这里。 在戏台下,孩子们早就伸着小手等着了,一些已经领到礼物的孩子则笑靥如花。曾想要水彩笔的孙雨蝶,这一天不仅拿到了水彩笔,还收到了冬衣和慰问金,她的奶奶感动得落泪了。 1 感动 去孙村送温暖,市民热烈响应 听说此次活动还缺一辆大卡车,河南省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洛阳市分公司经理秦绪波很快便联系了我们,说愿意提供几种吨位的厢车供我们挑选。他们最后提供的厢车,简直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刚好装下6000多件御寒衣物。不仅如此,司机师傅袁爱民还提前一天开车和我们一起,到市区5个收衣点装衣服。 与此同时,还有不少热心的车主报名参加我们的送温暖活动。在13日的活动中,他们既是司机又是志愿者——不仅自备了给孩子们的礼物,还帮我们载演员。 最终,30辆私家车加入我们的队伍,为此次活动无偿提供服务。 2 感人 现场有欢笑有泪水,爱温暖了村庄 历经两个小时,我们终于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孙村。见到车队,等在村口的村民们擂起了鼓,孩子们大声唱起了歌。这一天,只有2380名村民的小村庄异常温暖、热闹。在现场,我们捕捉到了一个个温暖的镜头: ●镜头一:乐!社区特约记者献节目 为了活跃现场气氛,洛阳晚报社区特约记者精心编排了10个节目,不仅有舞蹈、歌曲,还有小品和乐器演奏。小品《生日宴》,讲的是一位俏皮的老先生,把自己的生日家宴变成冬衣捐赠大动员的故事,此次暖冬行动中的积极分子的事迹也被穿插其中,大家在感动之余,掌声不断。 别样的“时装表演”,是此次演出的压轴戏。伴随着动感十足的音乐,社区特约记者闪亮登场,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看,捐赠的衣服也很时髦哦!” ●镜头二:暖!村民们开心领冬衣 一名在戏台上帮忙的村民无意中发现了一件精致的皮衣,不等主持人宣布分发,就向台下的村民掷去,台下的村民都去抢。最后,一位个子不高的老太太“中标”,她笑眯眯地把皮衣拎起来打量了好一会儿,众人羡慕地说:“多好的皮子。” 等下午我们离开时,孙村道路两旁已经成了“棉衣调换市场”,领到衣服的村民都忍不住在路边打开袋子,当场整理衣服,并根据各自需要调换,让每一件衣服物尽其用,找到合适的主人。 ●镜头三:走!上门慰问困难户 本报曾报道的贫困女孩孙雨蝶,受到了我们的特别关注,听说洛阳晚报社区特约记者和来自老城曼哈顿小区的私家车车主想去自己家里看看,孙雨蝶有些紧张,她赶紧跑回家打扫卫生。小姑娘局促地说:“来客了,家里乱。” 送温暖的人们在送上棉衣、画板、水彩笔、图画本之余,还纷纷解囊,给孙雨蝶凑了1300元钱,见此情景,孙雨蝶的奶奶感动得落了泪。听说孙雨蝶奶奶的胃不好,与我们同行的一火疗店的老板当场拿出了药,还说要定期为她调理。 ●镜头四:香!镇长动手做了饭 听说《洛阳晚报》要组织人员来孙村送温暖,半坡镇镇长王振明7时就带人去市场上买菜,并买了150个新碗和150双筷子。最让人感动的是,王振明还做了香喷喷的大锅菜和馒头,在孙村小学招待了我们。13日的天气也特别给力,阳光暖洋洋的,仿佛在为此次暖冬行动点赞。所有的人都在暖阳下就餐、交谈,如同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要不是知情人说起,大家还不知道这顿饭竟出自王振明之手,他只在一旁低调地笑了笑:“我曾在部队做过大锅饭。你们的活动很好,为你们做顿饭是应该的。” 3 感谢 这些热心人,都为此次活动默默奉献 在我们的感谢名单上,还要为王丽舞蹈队和郭燕娟舞蹈队留下浓重的一笔,前者的成员都是60岁左右的女士,后者的成员则是一群青年男女。他们的相同之处,就是他们不仅带来了精彩的节目,还是暖冬行动的积极参与者。特别是王丽舞蹈队,早在去年就为我们的暖冬行动捐过衣服。 需要感谢的,还有刘彩琴、蔡福庆、季青、王书敏、赵玥、薛霓、乔唤昭、孙宇、张宏伟、何成智、冀春兰、郭燕娟、吕明荣、王兆丰、贾小丽、王贵生、马书民、张朝晖、梁中和、马猛、孙晶晶、孙蓓蓓、黄亚丽、郭广超等洛阳晚报社区特约记者,他们默默为此次活动做了大量幕后工作,整理衣服、联络人员、装车、运衣服、排练节目……使得我们的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经营曼哈顿小区超市的段丽芳女士,几天前专门为此次活动写了一个启事,向小区业主征集了5辆车…… 此次暖冬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那些感人的镜头还在洛阳晚报记者眼前回放,它们必将定格,成为永远。(记者 丁立/文 社区特约记者 蔡福庆 何成智/图)
![]()
来自: 洛阳网 ;不离;不弃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