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路沿线的快速公交站台,也随着路边建筑一起被拆除了
河南商报记者 唐韬/摄
河南商报记者 吴涛 赵灵修
农业路沿线BRT站台停用这两天,很多市民都说,不习惯没有BRT的日子啊。
还有人调侃,B1改走普通线路,像“一下子回到了新中国成立前”。
2012年,郑州市制定了“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力争通过五年时间,将郑州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公交都市”示范城市。
如今时间过半,郑州公交现状是否和当初规划的一样?市民、设计者、公交车长又有哪些期盼?
设计者说
农业路破土动工后
快速公交运量会下降不少
农业路破土动工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远在上海的徐康明教授忧心忡忡。作为郑州快速公交系统的总顾问,他每天都要询问近况。
“整个郑州的公共交通系统,随着农业路的建设,必将进入到一个很长的阵痛期。实际上,快速公交所要承担的冲击可能是前所未有的,提醒决策者和市民要有充分的心理预期。”徐康明说。
他认为,从过去几年的经验来看,每逢重大工程施工期间,往往是公交客流量流失最大的时候,而客流流失之后,即使工程结束快速公交恢复,也很难将他们吸引回来。
徐康明说,郑州由于实际情况,自身交通系统建设比较滞后,因此绝大多数情况下,市民比较依赖地面公共交通系统。
“而实际上,我们对地面交通系统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快速公交建设之前,并没有采取一些有效的保障措施。”不过,自2009年,郑州以二环为基础的BRT开通后,通过架设支线网络,快速公交基本上涵盖了全市各个区域主要客流出行点。之后,快速公交运量也从最初的一天12万人扩展到一天70万人。但农业路破土动工后,这个数字将会下降不少。
公交专用道规划好了
能缓解郑州道路通行状况
在徐康明看来,运量提升的背后是公众对快速公交的认可。郑州这两年机动车越来越多,但快速公交主线的路权还是得到了保障,并且通过主线加支线的构建,公交网络业已形成。
“随着交通持续拥堵,目前支线运营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现在需要做的是拓展快速公交专用道的网络系统。”徐康明说,现在郑州市公交线网覆盖率广,但运营受到冲击,问题在于公交专用道的覆盖率不足。
除此之外,徐康明认为公交专用道最大的问题还在于,交警部门的监管较弱。
“公共交通应该发挥的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因此吸引和转移乘客的量并不大。”徐康明说,若是能形成通行有效的公交专用道,加上以往郑州公交网络覆盖面广的特点,更能缓解道路通行状况。
车长说
曾经的公交专用道因短、少 作用不明显
60路公交车长曹瑞娟说,几年前,她刚到这条线路时,还记得路边靠近绿化带的车道上标注有“公交专用道”,但现在没有了。
“印象中,当时桐柏路、工人路,几个路口的右转车道标注着‘公交专用’字样。”曹瑞娟回忆,当时社会车辆随便进入专用车道,有专用车道的路段也不多,从设立之初,作用就不明显,“还是因为太短、太少了。”
在2012年时,突然有消息称,将在整个中原路上设置公交专用道,这让曹瑞娟兴奋不已。
直到现在,曹瑞娟仍记得那时流传的口号:“以公交的发展来引领城市的发展,公交车发展到哪儿,城市发展到哪儿。”
不过,最后的结果还是让她失望了,“如果中原路也能有像快速公交那样的专用道,即使没有跟B1一样的换乘站,我感觉也对大家出行更有利,乘客选择公交的可能就更大。”曹瑞娟说。
交警说
设置公交专用道是趋势 还需要社会各方面配合
郑州市交巡警支队一位民警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很多道路施工,道路被挤压严重,没办法保证公交专用道的使用。
“随着郑州市道路建设的完善,标示标线齐全了之后,有条件的道路还是要设置一些公交专用道。”该民警介绍,车辆越来越多,单位时间内的通过效率还是公交车更大,保证公交优先,是确保大家有序出行、解决交通拥堵的办法。同时,发展公共交通、设置公交专用道也是一个趋势,但是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
市民说
盼B1早日回归 盼陇海路BRT建好投用
3月19日晚,农业路沿线开始围挡,22座站台拆除,B1改走普通线路。
经过近6年的发展,郑州市民早已习惯了出行依靠BRT的方式。
市民小许忍不住抱怨:“现在出门都不想开车,堵得还不如坐公交,办事儿还找不到停车位,等办完事儿了,再被贴个条。”
市民小赵则用一句话表达了没有BRT的日子:“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市民李女士家住农业路南阳路口附近,单位在农业路东明路口附近。
B1开通前,她每天开车上班,至少需要40分钟。B1开通后,她在南阳路站上车,报业大厦站下车,不到20分钟就坐到办公室了。
李女士期盼农业路高架修好后,B1能尽快恢复原线,“桥上跑私家车,桥下则是原来的BRT,互不耽误。”
家住陇海路城东路口附近的王先生关注的是:陇海路快速公交啥时候建成?
“听说桥下也要修BRT,啥时候能修好啊?”王先生说。
郑州市快速公交建设项目部工作人员介绍,今年年底,陇海路快速公交将建成投用。
未来
2017年公交专用道
长度将达到476.7公里
事实上,在2012年制定的“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方案中,“打造科学合理、规范统一、识别性强的公交专用道系统”就被作为重要内容写入其中。
该方案中提到,2013年计划在郑州市区秦岭路、嵩山路、花园路-紫荆山路、经三路-城东路等四大南北纵向干道设置公交专用道,与地铁1号线形成便利换乘;2014年计划在市区金水路、建设路、中原路、郑汴路、陇海路、长江路等东西横向干道设置公交专用道,与地铁2号线形成便利换乘;2017年郑州公交专用道总长度将达到476.7公里。
今年3月17日,郑州市文化路沿线,数十辆公交车混杂在众多社会车辆中,缓缓通过路口。如此看来,当初制定的方案似乎并没有起到太大的效果。
(河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