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杨召奎)“不少建筑工地的工棚特别是简易工棚安全系数都比较低,存在着严重安全隐患,一旦遭遇暴风雨天气或遇到明火,就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6月5日,一位长期关注建筑业农民工问题的社会工作师李大君对本报记者说。 6月1日晚,一场暴风骤雨突降秦皇岛,位于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栋临建工棚在狂风中发生垮塌,所幸事故并未造成人员伤亡。无独有偶,前不久,东莞市长安镇一露天建材堆放点简易工棚发生火灾,造成2人死亡。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建筑工地上都存在供建筑工人居住的工棚。这些工棚形式多样,有的是用红砖钢架混建而成,还有的仅是用脚手架和铁皮搭建而成。“在北京这种大城市居住成本高,如果不让建筑工人们住在工棚里,就只能住在郊区,那样来回上班就要浪费很多时间,路上也特别折腾。”6月5日,在北京市朝阳区某工地指挥施工的包工头对记者说。 来自河南焦作的建筑工人告诉记者:“我来北京5年了,一直都在建筑队干活,住的都是工地的工棚。住工棚,最怕的事情有两件:一是怕刮大风下暴雨导致工棚倒塌;二怕工棚着火,我们跑不出去。” 据了解,2008年,原建设部等五部门曾经下发《关于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用工单位是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的责任主体;向农民工提供的居住场所应符合住宅安全、消防标准和基本卫生要求,远离危险源和污染源。 记者从江苏一位房管部门工作人员处获悉,目前的现状是谁用工谁负责解决工人的居住问题。但由于没有相关规范和检查,7年多过去了,农民工特别是建筑工人的居住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合理解决。工棚安全事故多发,农民工居住的安全隐患一直存在。 “简易工棚发生安全事故的情况我们遇到很多,有的甚至还造成工人伤亡。”李大君分析称,“建筑工棚多为临时性建筑,工棚内电线乱拉乱接、电气线路超负荷普遍,加之建筑工人安全意识不高,习惯在住宿的活动板房内存放很多杂物,还有的工人习惯在宿舍里坐卧抽烟等,一不注意就会引发火灾。当然,只要多加注意,火灾还是可以避免的,但如果要防止暴风雨带来的危害,只有提高农民工住房质量。” 记者注意到,不少地方已经在探索解决包括建筑工人在内的农民工住房问题,改善其居住条件。例如,天津目前已建成78处非永久标准化农民工公寓,并已通过施工企业申报和组织评估;重庆鼓励建设以农民工为租赁对象的经济公寓,并给予相应政策扶持;四川、湖北等省份将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