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民网 首页 河南名酒 高端访谈 查看内容

袁建胜:一款黄酒的兴衰

2015-1-5 22:44 | 评论: 0|来自: 中国企业家网

摘要: 按工艺来看,黄酒算是传统米酒的高科技产品,用古法酿造出来的,不进行蒸馏处理的,度数最高,味道最好的米酒。黄酒从宋朝开始出现,明清时期逐渐成熟,与现在喝的已经基本相同。如今提起黄酒,最有名的莫过于绍兴黄 ...

按工艺来看,黄酒算是传统米酒的高科技产品,用古法酿造出来的,不进行蒸馏处理的,度数最高,味道最好的米酒。黄酒从宋朝开始出现,明清时期逐渐成熟,与现在喝的已经基本相同。

如今提起黄酒,最有名的莫过于绍兴黄,其实黄酒在大江南北都有酿造,以绍兴为核心的江浙地区,以黄酒逐渐扬名,从明代后期开始,也算历史悠久。

但是,清代顺治年间的宋起凤,在他的《稗说》里说,绍兴酒陈放三四年的,可以赶的上沧酒。可见这绍兴黄的品质和名气,当时还赶不上沧酒。

沧酒也是黄酒,酿造地在如今的河北沧州,自明代后期开始,沧酒已经是路人皆知的名牌了,被当作黄酒最高水平的标杆。至于此酒的来历,跟其他古代名优特产一样,有个真真假假的传说——“三老泼酒”,也算是当时作为市场营销中的,编出来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的是明朝末年,三个老头到运河边上的酒楼喝酒,喝醉了不给钱,第二天还来,还是不给钱,酒家呢也不过问,爱咋咋地,第二天三老又喝醉了,把剩下的酒泼到运河里就走了,水色为之一变,有人用这附近的水酿出“沧酒”,品质出奇的好,前后差几步的距离,取的水都不行。

沧酒用的是运河水不假,而且确实在某一个很小的区域取水,距离差“数武”(一武等于半步),也是不行。奥妙在于这里的水下有一眼泉水,名叫“麻姑泉”,所以沧酒又名“麻姑酒”。

从明朝末年开始,运河上过往的客商,东来西往的旅人,到了沧州地界,那必须得喝两口,喝完还要带上点,因为买酒,运河上舟尾相连,经常“堵船”。

明末东林党领袖、做过礼部侍郎的名士钱谦益写过两首长诗,表达自己对沧酒的迷恋。这位钱诗人在沧州没抢到沧酒,跟卖酒老妇软磨硬泡,把人家准备给女儿陪嫁用的酒给买了去,这位才子姿色如何不清楚,想来口才还是可以的。

纪晓岚也在《阅微草堂笔记》里记载:这个沧酒啊,新酒一般般,放上十年,那可就是上品了,一坛子(罂)可值四五金。至于四五金是多少钱,不大清楚,可能一金是一两银子吧。

清末史学家夏仁虎说,1890年以前,四金可以租一套院子。如果是一两银子,按照1:1000的银两与制钱的换算,清朝中后期,五两银子可以买1666个鸡蛋,333斤面粉。

这么好的酒,垂涎的人不仅是喝酒的,也有造酒的,清代开始,几个大家族开始搞行业垄断,酿造方法不外传。

既然酒是陈的贵,那就存着不出手,看涨不看跌,到了清代中期,沧州地界的酒家,基本都不拿真沧酒出来卖了,大多是以次充好的山寨货,当时也冒出不少食品安全专家,给大家支招辨别沧酒的真伪。

真的沧酒,俨然成了收藏品,价是越炒越高,可等闲的人也买不到。

你不想卖,劣币驱逐良币,只好砸手里,嘉庆以后,沧酒崩盘,人们只知道有“末流酿法”的绍兴酒,沧酒很少有人提及了。

看待沧酒的兴衰,有很多的角度,比如不坚持创新啦,资源匮乏、恶性竞争啦,政府监管不够啦等等,这些都是现在看过去,不在当时的语境。

其实从成名到没落,乃至最后技术失传,沧酒前后也经历了二百年,如今一家一百多年的公司,就足够人们得瑟的了。

一款产品、一家老号甚至一个公司的消亡,都是自然而然的事,哪里有什么千年不坏之体?唏嘘感叹一下也就完了。

究其原因,人也好,企业也好,牛X起来,行业冠军,千亿以上,5xx强了,人和组织一样,都不免傲慢、固执、自大起来,老盘算自己那点存货,不去想办法搞点新意思,算来算去,也就算没了。

转型其实是个伪问题,没有什么是不能失去的,关键是脑子得转过弯来,无知和傲慢这些缺陷,永远都会在人的身上发生,根除不掉,除非改变想法,放下包袱继续前进,才有可能暂时摆脱它们的纠缠。

来自: 中国企业家网 ;无颜女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