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民网 首页 综合 省内资讯 查看内容

宫廷玻璃:最后一只“潜力股”

2015-1-15 02:48 | 评论: 0|来自: 腾讯财经

摘要: 历时8年的发展,让“艺术北京”这一品牌逐渐成为内地艺术品博览会的佼佼者,而在经过了2012年艺术品市场所带来的重大打击之后,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一样遭遇了很多发展的困难。长期以来,中国玻璃制造技术一直被认为 ...
       历时8年的发展,让“艺术北京”这一品牌逐渐成为内地艺术品博览会的佼佼者,而在经过了2012年艺术品市场所带来的重大打击之后,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一样遭遇了很多发展的困难。

长期以来,中国玻璃制造技术一直被认为是从西方引进的,直到二十世纪初,考古发现才证明了中国玻璃的材质与西方完全不同,从而否定了中国玻璃“西来说”的理论。其实,我国是世界上较早制造玻璃的国家。

在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宫廷玻璃厂的技术就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玻璃器精品层出不穷。同陶瓷器相比,宫廷玻璃器的仿制品,尤其是高仿品也不多见,主要是仿者很难找到样品。当今的收藏市场中还能找到这样一片净土,这无疑降低了投资者的风险。另外,国内传世品几乎所剩无几,大多宫廷玻璃来自海外回流,保存品相相对完好,观赏性高,这又为古代玻璃制品的升值预留了一大块空间。

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 9 6年),宫廷成立了玻璃厂,从属于内务府养心殿造办处,专门为皇家制造各种玻璃器。乾隆非常喜爱和重视西方的科学技术,并将一些身怀绝技的传教士调入清廷,制造玻璃器。这样,西方玻璃技术就极大地推动了清朝玻璃业的发展。此时的玻璃品种最为丰富,有单色玻璃、套色玻璃、金星玻璃、磨花玻璃、搅胎玻璃、玻璃胎画珐琅彩、缠丝玻璃、刻花玻璃等,仅玻璃颜色即达3 0种以上,制造工艺则有吹、拉、雕琢等多种技法。乾隆早期的玻璃器在西方传教士汪执中、纪文等人的参与下,依然能看出带有典型的西洋风格。灵泉斋所藏清乾隆中早期“宝石红料短口方瓶”即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若不看“乾隆年制”四字款识,还以为这是现代风格的西洋制品。其实这也是西风东渐的一项成果,开启了中国工艺史上一段新的潮流。

魏总监介绍,宫廷玻璃器主要有两大用途,一是供皇家陈设使用,二是赏赐重臣。《清档》中记载,凡有重大节庆,玻璃厂都要奉旨定烧,如“万寿节呈进玻璃大花瓶四件,配绫绢花、紫檀木座。各色玻璃盆景九件,各色玻璃鼻烟壶60个。端阳节呈进顶元紫花瓶四件,各色花瓶五件,俱配绫绢花,紫檀木座。各色鼻烟壶6 0个,俱配铜撒花镀金盖,俱随暖木牙匙。年节呈进顶元紫青大花瓶四件,玻璃鼻烟壶60个”。以上成为每年必做的定例。皇帝会亲自筛选出一部分,自己赏用。如每年赏给达赖、班禅的物品中,总有玻璃瓶、碗、鼻烟壶等,其中最多的是玻璃鼻烟壶。据粗略统计,乾隆一朝制作的玻璃鼻烟壶的数量应在数万件以上。这些玻璃器除世界各地博物馆馆藏品外,流传于民间的远比瓷器稀少得多。

玻璃器中最为珍贵的品种当属“玻璃胎画珐琅”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珐琅彩”,但这个称谓在清宫档案中是没有的,而是叫做玻璃胎画珐琅。清代有六种材料的胎子用于画珐琅,其中包括金、银、铜、瓷、玻璃、宜兴,即金胎画珐琅、铜胎画珐琅、银胎画珐琅等。其中玻璃胎画珐琅最为稀少,也最为帝王所珍爱,因为在各类画珐琅中,工艺难度最大的就是玻璃胎。但是,现在市场上玻璃胎画珐琅的价格超越不过瓷胎画珐琅的,这是大家认知不充分造成的。玻璃胎画珐琅是清宫造办处玻璃厂和珐琅作坊合作的绝活,成品率极低。这是因为玻璃胎画珐琅是二次烧成,先把玻璃烧成某种器形,再用珐琅来绘画,之后再烧,温度高了,玻璃就碎了;温度低了,珐琅颜色出不来。所以,清代玻璃胎画珐琅的生产量最少,极为珍贵。雍正、乾隆两位皇帝每获成品,都视若珍宝,将之加以精美包装,束之乾清宫端凝殿北小库房中存放,秘不示人,绝少赏赐。北京故宫收藏的清代玻璃胎画珐琅器大约只有20余件,其中包括了鼻烟壶。而台北故宫的玻璃胎画珐琅器更少,以鼻烟壶为主,其中年代最早的为雍正时期的“玻璃胎画珐琅竹节式鼻烟壶”。灵泉斋所藏清雍正“玻璃胎画珐琅鸡缸杯”为另一仅存的雍正传世品,无疑极其珍贵。另外,玻璃胎画珐琅器多为小件,原来已知最大尺寸的器皿不超过17公分,而灵泉斋所藏清乾隆“涅白玻璃画珐琅流云多福纹设瓶”高达18.9公分,这无疑为珐琅形制的考订填补了空白。清宫档案记载“九月二十五日,七品首领萨木哈来说,太监胡世杰交呆白玻璃流云多福花瓶二件。传旨:著按对配楠木匣盛装,将各色年号刻在匣盖上。钦此”。文中所述“呆白玻璃流云多福花瓶”即是此器,原来陈设(或储存)于圆明园汇芳书院内,后被八国联军掠走,为英国收藏家AlanHartmaan旧藏。2001年时,灵泉斋斥重金从英国购买。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这只最大号的玻璃胎珐琅器才被人们意识到它的稀缺和重要性。

当谈到关于宫廷玻璃投资的话题时,魏总监说,把古代艺术品作为投资工具,利润点应来自“潜力股”,而不是一路飞涨的热门艺术品。从投资角度而言,低进高出是常识,而清代宫廷玻璃器恰恰是还未被完全发现价值的最后一只“潜力股”。玻璃易碎、难保存等特性,使得它的流传量比瓷器更加稀少,而这些看似带有现代风格的宫廷玻璃,在清代的礼遇要远远高于普通的官窑瓷器。由于晚清民国时中国文物经历了一次次洗劫,加之“文革”动乱,国人对宫廷玻璃见得少,认知度低,甚至无法辨别真伪,使得这一珍贵的艺术品类长期未被关注。在这个领域,西方的收藏家掌握着话语权,但真正的价格体系还没有建立。所以说,这是一只“潜力股”,潜力一旦爆发,绝对不会亚于鼻烟壶。宫廷杂项等其它门类,现在着手收藏还有机会。要想投资艺术品盈利,需要有“后眼”,一定要看到三年、五年,甚至更长的发展空间。
来自: 腾讯财经 ;清水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