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原始的酒曲是发霉或发芽的谷物,人们加以改良,就制成了适于酿酒的酒曲。由于所采用的原料及制作方法不同,生产地区的自然条件有异,酒曲的品种丰富多彩。大致在宋代,中国酒曲的种类和制造技术就已基本成熟。 原始的酒曲:曲、蘖、曲蘖 虽然中国人民与曲蘖打了几千年的交道,知道酿酒一定要加入酒曲,但一直不知道曲蘖的本质所在。现代科学才解开其中的奥秘。酿酒加曲,是因为酒曲上生长有大量的微生物,还有微生物所分泌的酶(淀粉酶、糖化酶和蛋白酶等),酶具有生物催化作用,可以加速将谷物中的淀粉、蛋白质等转变成糖、氨基酸。糖分在酵母菌的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乙醇。蘖也含有许多这样的酶,具有糖化作用。可以将蘖本身中的淀粉转变成糖分,在酵母菌的作用下再转变成乙醇。同时,酒曲本身含有淀粉和蛋白质等,也是酿酒原料。 酒曲的起源已无资料可考,关于酒曲的最早文字可能就是周朝著作《书经·说命篇》中的“若作酒醴,尔惟曲蘖”。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和对原始酒曲及酿酒的猜测和研究,中国最原始的糖化发酵剂可能有曲,蘖,或曲蘖共存的混合物三种形式。 酒曲的分类 在原始社会时,谷物因储存不当,受潮后会发霉或发芽,发霉或发芽的谷物经过发酵成为了酒。因此,这些发霉或发芽的谷物就是最原始的酒曲,也是发酵原料。可能在一段时期内,发霉或发芽的谷物是不加区别的,但曲和蘖起码在商代是有严格区别的。因为发芽的谷物和发霉的谷物外观不同,作用也不同,人们很容易分别按照不同的方法加以制造,于是,在远古便有了两种都可以用来酿酒的东西。发霉的谷物称为曲,发芽的谷物称为蘖。 按曲的形体可分为大曲、小曲和散曲。从制曲技术的角度来考察,中国最原始的曲形应是散曲,呈松散状态。散曲是用被磨碎或压碎的谷物,在一定的温度、空气湿度和水分含量情况下,以霉菌为主的微生物,生长其上而形成的。散曲在中国几千年的制曲史上一直都沿用下来。块曲,相比散曲则是具有一定形状的酒曲,将诸如面粉等材料加入适量的水,揉匀后,填入一个模具中,压紧使其形状固定,然后再在一定的温度、水分和湿度情况下培养微生物。 酒曲发展史中的独特工艺 从有文字记载以来,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用酒曲酿造的,而且中国的酒曲法酿酒对于周边国家都有较大的影响。蒸馏白酒,把大曲跟小曲在一种产品的糖化发酵过程中共同使用的,董酒是一个典型。董酒香味十分独特,不属于任何一种白酒香型,其他名酒的工艺,都是一次性发酵,用一种曲,曲中没有添加中草药。而董酒不但工艺独特,制曲的配方更是酒界唯一。 董酒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处处坚持独特而传统的工艺,它采用小曲小窖制取酒醅、大曲大窖制取香醅。在酿酒时用两种曲,大曲加入40多味本草,小曲加入90多味本草。 从董酒现存工艺来看,人们便不得不被董酒的神奇所折服。几百种草药加入曲中,这并不是现代制造的药酒那么简单——只要将草药炮制在制造好的白酒中,而是从开头就非常讲究:在制造大曲和小曲的过程中,分别将130多种中草药磨成粉末,添加进曲中,共同参与发酵过程。这些曲中,有提香的,能增加酒体的香味;有滋补的,能使培养基更有营养,大大增加酒中的微生物种类;还有抑制杂菌繁殖的,都对酒体有利。 ![]()
来自: 河南酒业网 ;无颜女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