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民网 首页 环保频道 低碳经济 查看内容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走河南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5-1-23 21:39 | 评论: 0|来自: 国家统计局网

摘要: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 ...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紧缺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正被重视。调查发现“高碳模式”已在一些城市中亮起“红灯”,谋求低碳发展渐成共识。我们通过对一些资料和数据的调查分析,发现对低碳经济的研究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课题。以下就低碳经济的价值体现,分析目前河南在这方面的环境现状,寻求河南发展低碳经济的空间和条件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一、低碳经济的价值体现

 

  低碳经济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是节能,能效的提高;第二是发展新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的产业;第三是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通过数据收集,发现低碳经济的价值所在。

 

  (一)循环经济包括了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和再生资源回收。调查资料显示:中国95%以上的一次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30%以上的营业用水等均取自于矿产资源。在现实矿产资源开发生产活动中,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与发达国家50%的矿产资源总回收利用率相比,我国仅为30%。全国可回收而没有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价值达350400亿元,每年约有200-300亿元的再生资源流失浪费。

 

  (二)节能设备中,垃圾综合利用能创造2500亿元的效益。调查资料显示:垃圾发电的市场每年约400亿元;钢铁工业领域低温余热发电的市场约合150亿元,如果再加上水泥、冶金、石化等其它行业的余热发电市场,则能达到400亿元左右。1立方米的瓦斯可以发出3.23.3度电,如果我国瓦斯抽放量达到42亿立方米并被全部利用,可以发126亿度电,相当于增加570亿吨标准煤,可缓解能源紧张局势,同时,还可减排6750万吨二氧化碳。

 

  (三)节能材料的需求增长迅速,全球碳纤维市场正以平均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快速增长。调查资料显示:预计2010年全球碳纤维需求量则达到3.2万吨/年,与2001年相比,增长78.3%,届时全球碳纤维的供给与需求将出现紧张局面。MDI(异氰酸酯)同样是建筑节能材料的重要原料,在下游节能保温、胶黏剂与涂料、汽车工业和复合板材的应用领域,2010年之前的年均增长率将分别达到18%25%20%100%。苯乙烯则是最重要的建筑节能材料的原料,20002005年消耗量均增长16%2006年,中国苯乙烯进口依赖度为50%,在2010年之前,国内苯乙烯仍依赖进口。

 

  二、目前河南环境现状

 

  河南的资源和能源比较丰富,是全国的能源、原材料重要基地;既是生产大省,也是消耗大省。根据国际经验,低碳经济的发展将促进新的行业发展,如可再生能源行业、核电、节能技术行业等。目前河南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现状不容乐观。据2008年的河南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7年,全省废水排放量296467万吨;COD排放量30.45万吨,氨氮8.54万吨,二氧化硫156.39万吨,烟尘71.27万吨,粉尘41.49万吨,工业固体废物2.22万吨。全省工业行业废气排放总量达到18890亿立方米。但是,河南省的低碳资源潜力也是十分巨大的。2007年底,河南省拥有林地面积207.3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1.34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6.2%;耕地面积7926.1千公顷;水资源总量65.16亿立方米;湿地面积110.87万公顷。森林、耕地和湿地在吸收、固定二氧化碳中均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进一步界定森林、耕地和湿地的这一特殊功能,如何对低碳经济进行科学评价并通过货币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课题。

 

  三、低碳经济与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机遇

 

  河南省在“十一五”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而低碳经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最新的解决方案。低碳经济的本质是在市场经济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形成长期稳定的引导和激励机制,推动提高能效、节约能源的技术,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创新,以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讲,低碳经济将会极大地扩展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空间。

 

  (一)有助于实现发展的总体目标

 

  河南省是我国资源大省,重工业、高耗能产业集中,长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造成了区域性的水环境、生态系统破坏。“十一五”期间,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见下表):

 

指标名称

2005

2010年目标

年均增长(%

生产总值(2005年价格,亿元)

10535.2

17000

10

人均生产总值(2005年价格,元)

11236

18100

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

82.5

87

二、三产业就业比重(%

44

50以上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比重(%

50

60以上

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

40

45

城镇化率(%

30.7

40左右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万人)

811.5

88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90   

年末总人口(万人)

来自: 国家统计局网 ;独一无二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