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培养出范斌这样的奥运会亚军、世界冠军,也曾长时期陷入沉寂,远离公众的视野,河南体操现在好吗? 现状 全省“体操人口”不足百人 5月初的一天,在河南省体育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的训练馆内,几个七八岁的小姑娘,正在单杠、跳马等器材上闪转腾挪。“砰”的一声,一个小姑娘重重地摔到了垫子上,但她一声不吭地揉了揉胳膊,又站起来继续着自己的动作。 场边的教练江丽说,这些小姑娘都是河南省体操队一、二线的队员。虽然年龄不大,但从事体操训练都已有四五年了。据了解,目前,省体操队共有一、二线女队员10余人、男队员20余人。他们是目前河南体操的中坚力量。 除了他们,省体育运动学校的体操训练基地还有30余名孩子在接受专业训练。加上分布在4个地市体操业余训练点的几十名队员,这几乎就是目前河南体操全部的“家底”。 也就是说,在拥有近1亿人口的河南,目前体操项目的在训人口不足百人。 历史 曾培养出奥运亚军、世界冠军 河南省体操队始建于1958年,“文化大革命”当中曾被解散,上世纪70年代又恢复组建,在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全运会上都曾取得过出色的战绩,涌现出了范斌、隋军、曹永刚、刘斌等世界冠军、亚洲冠军和全国冠军。特别是在1995年到1997年间,来自平顶山的范斌与中国体操队一起两次获得世锦赛男团冠军,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他又获得了男团的银牌和单杠的铜牌,创造了河南体操最辉煌的战绩。 八运会之后,随着范斌退役,加上其他种种原因,河南体操渐入低谷。运动成绩下滑,在训人口减少,最不景气的时候,省队仅存下几名男队员。全省各地的体操业余训练点也从七个萎缩到“三个半”:郑州、平顶山、开封业余训练点设有男女队,许昌业余训练点现在只有男队。 措施 “省队校办”重新吹响冲锋号 后备人才的匮乏让河南体操举步维艰,这个问题也困扰着其他一些省市。一位长期从事体操工作的老教练说,现在的很多家长都认为练体操很苦很累,不愿让孩子吃苦头。加之河南体操近年来鲜有佳绩,社会关注度降低,也是造成后备人才匮乏的原因之一。 为了改变河南体操的现状,2008年全省体操工作会议上,省体育局局长韩时英表示:河南体操一定要上去!省体育局作出了“省队校办”、将体操中心依托省体校进行资源整合、加快发展的决策,重新吹响了河南体操的冲锋号。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体操队取得的历史性辉煌引起全社会对体操的高度关注。借奥运东风,省体校体操训练基地于2008年9月应运而生。通过地市业余训练点的输送和面向社会的选拔,几十名体操苗子进入了基地。为了更好地解决孩子们文化课学习的问题,训练基地目前又从比较偏远的郑州市北郊搬迁到了毗邻市中心的省体工大队。郑州市重点小学——优胜路小学为孩子们提供了借读的机会。 展望 未来将获得更大发展平台 2009年全国十一运会上,16岁的河南选手解碧莹在女子平衡木项目上夺得第六名,结束了河南体操连续两届全运会颗粒无收的尴尬。尽管离奖牌还有不小的距离,但这毕竟是继1983年全国五运会张军获得跳马第七名后、河南女子体操时隔26年再次进入全运会前八名的行列。 张河英是河南省体育运动学校的党委书记,曾是我省上世纪70年代恢复组建体操队后的首批队员,她见证了河南体操近40年来的风雨变迁。“河南省体育局的领导一直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始终关心和支持河南体操的发展。尽管目前体操项目从运动成绩到后备人才等方面还不尽如人意,但河南体操人秉承‘夹缝中求生存、困境中求奋进’的信念,希望能够通过教体结合的模式扩大体操选材面,选好苗子,打好基础,努力为我省、我国的体操事业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河南省体育局关于设立“河南省体操运动管理中心”的申请已经获得省编办的批准。相信河南体操的未来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平台。
来自: 大河网 ;大商之道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