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民网 首页 河南名酒 酿酒史话 查看内容

当西方葡萄酒遇上中国酒文化

2015-5-21 13:45 | 评论: 0|来自: 河南文化产业网

摘要: 简单来看葡萄酒是酒的一种,但葡萄酒其实是一种文化。既然是一种文化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建立起来的事物。在欧洲,葡萄酒文化是与生活品位和享受连在一起的,也是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中国的饮酒文化是要表现个人 ...
       简单来看葡萄酒是酒的一种,但葡萄酒其实是一种文化。既然是一种文化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建立起来的事物。在欧洲,葡萄酒文化是与生活品位和享受连在一起的,也是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中国的饮酒文化是要表现个人的豪迈,要喝得痛快,这就是老外眼中的干杯文化。酒在口腔里停留的时间不到一秒钟就要下肚,喝得慢就是不爽快,严重一点是不给敬酒的人面子。以中国人干杯的方式来喝,不可能喝出酒的真正味道。喝酒只是追求酒精带来的快感。

  从科学的角度看,品葡萄酒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要慢慢地品尝其味道。因此,品葡萄酒也要学习其中的技巧。

  在葡萄酒的三大生产国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葡萄酒被视为食物的一部分,用餐时少了葡萄酒就像是缺少了什么。

  “在宫廷里,葡萄酒是宴客的一个重要元素,由专人处理,负责包括葡萄酒与食物搭配和具体服务的细节安排,这个人就是侍酒师。”

  在普通家庭里,酒也是不可缺少的。尤其是在喝老年份的酒时,喝酒前要在几天前将酒放在一个适当的地方,那种“仪式”可说是近乎膜拜,对于什么时候醒酒以及醒酒的温度都很讲究。喝酒时要细细品尝,再发表个人的意见就不会失礼了。

  在西方用餐时,一般是吃完一道菜再上另一道,酒是按照菜的味道来搭配的。在中国不管是哪个民族,吃饭时我们通常将食物一起端上桌。因而文化的差异给葡萄酒在国内的普及带来了挑战。文化的含义不单是民族习惯,也包括语言、人文地理、食物等等。以酒标上的文字和产区名字为例,国家规定进口葡萄酒必须贴上中文背标签,以便提供相关信息给消费者。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缺点。原文背标可能写有酒的重要资料,中文背标盖上后就无法看到。有些酒商将一些资料翻译成中文,但译文各式各样,同一个词有多种中文译名。例如,白葡萄品种Chardonnay 就出现了几个名字:霞多丽、莎当尼、霞多内、夏多内等等,这样就造成了更大的混乱。国内葡萄酒商是否能解决语文混乱的情况?很不幸只能解决产区名字的问题。因为葡萄酒是舶来品,酿酒用的主要葡萄品种源于欧洲。

  葡萄酒在国内普及的速度在于葡萄酒文化推广的力度,关键是以怎样的方式来介绍这种属于西方文化的事物,让大部分中国人都听得懂。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农业部联合制定的《葡萄酒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弘扬中国传统葡萄酒文化。

  要探索中国传统葡萄酒文化,或许可以从我国葡萄酒产业常用的王翰《凉州词》中窥探一二:“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然而,这种豪迈虽离不开干杯文化,却离品位生活的葡萄酒文化很远。也许这也说明了为什么从王翰身处的唐代至今葡萄酒在中国没有得到太大的发展。


来自: 河南文化产业网 ;十七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