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常委委员杨万里在走基层活动中视察了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康复体外反搏中心,认真考察了心脏康复及体外反搏中心的就诊环境和医护们的临床工作,并深入病房与患者进行交谈。来自南阳的李先生向杨委员叙说了他的病情:“我今年67岁,以前抽烟饮酒较多,一年前因心绞痛放了三根支架,心绞痛仍是有发作,一个月前发生了心梗,之后心绞痛发生得更加频繁,在外院造影后不建议再放支架,已经用足了药物仍不能控制心绞痛的发作。来到这里,在应用药物的基础上,一天3次的体外反搏,几天后心绞痛就不再发作,睡眠也比之前好了,全身也更有劲,似乎回到了病前的状态。” 来自郑州的刘先生向杨委员介绍到:“我今年51岁,2月前患脑梗塞,在外院治疗有所好转,走路仍然不稳,易摔跤,右手不灵活,听人介绍体外反搏疗效好,我抱着试试的心态来到这里。经过二十天的治疗,现在走路几乎看不出异常,手也变得灵活了。”杨委员听完病人的介绍非常高兴。 郑大二附院心脏康复中心主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反搏分会副主任委员张辉主任向杨委员汇报说: “国内现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临床研究证据显示,心脏的康复及其二级预防可使冠心病患者总死亡率降低20%,显著减少反复支架置入、冠脉搭桥,同时也可以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尽管心脏康复有巨大的社会效益,但经济效益有限,因此也影响了心脏康复事业的发展。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领导始终坚持‘把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宗旨,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经过技术引进、人才培养等厚积薄发的一系列举措,于2013年率先在我省建设了心脏康复中心及体外反搏中心。中心成立三年来,对心脑血管病患者行体外反搏治疗达50000人次,为全国12个省的50多家医院培养了100多名心血管康复及体外反搏人才,先后承担科研课题6项, ‘中国体外反搏临床应用培训基地’及‘中国心脏联盟支架人生俱乐部’均落户于我院。” 郑大二附院内科系统总护士长杨展向杨委员汇报说:“我国著名心血管病学家胡大一教授莅临我院体外反搏中心指导工作时曾说过,不是医生能做什么,而是病人需要什么,什么治疗方式对病人最好。医生应以最合理的成本,使病人获得最大的治疗效益。我们全体成员始终牢记胡老师的箴言,始终坚持把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广大患者服务。” 杨委员听过汇报后对郑大二附院体外反搏中心的工作和高度为患者着想的敬业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扬,并动情地说:“心脏康复事业任重道远,体外反搏技术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技术,应大力推广。刚才我半个小时的体验让我不可思议,感觉全身倍感轻松,就连大脑都感觉更加清醒了,更亲自目睹了体外反搏让一次心跳出现两次脉搏的神奇效果,这真是一项好技术!在明年的河南省人大代表大会上,我要以提案的形式推动这一无创、安全、有效、经济、可行、适应症广泛的绿色疗法在全省内大力推广,让更多的群众享受这项技术!”
原作者: 记者 李新民 通讯员 高晓云 刘贞 新民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