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民网 首页 综合 省内资讯 查看内容

入秋后早晚温差大易引发心脑血管病

2014-10-9 15:15 |原作者: 侯利平 | 评论: 0|来自: 开封网-汴梁晚报

摘要: 记者侯利平报道 每年秋冬季节,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因为心脑血管病患者出诊的次数都会较平时有所上升。昨日,市120急救指挥中心急救专家提醒广大市民,寒露节气过后,早晚温差会越来越大,心脑血管病患者要注意适时调 ...

       记者侯利平报道 每年秋冬季节,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因为心脑血管病患者出诊的次数都会较平时有所上升。昨日,市120急救指挥中心急救专家提醒广大市民,寒露节气过后,早晚温差会越来越大,心脑血管病患者要注意适时调整生活习惯,防止“心”病复发。

    “入秋后早晚温差大,血管收缩极容易引起血压波动而上升。国庆长假期间,有的中老年人通宵打麻将、照顾孙儿等,这样最容易引发一些心脑血管疾病。”据120急救指挥中心主任刘增省介绍,秋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国庆长假,人们难免大吃大喝,饮食不规律和生活作息紊乱特别容易导致血压波动。这个国庆长假期间,他们就接诊了121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刘增省提醒市民,高血压很容易引发严重的心、脑、肾等并发症,是脑卒中及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它与饮食、遗传、肥胖等因素有关,需长期服药,根据血压变化调整,同时要保持生活方式规律和情绪稳定。在运动等方面需要做出适时调整,如尽量减少晨练、起床动作稍微慢一些等,以免因气温过低诱发疾病。

       相关链接

       寒露至 “秋燥”来袭

       常喝蜜水少吃辣

       10月8日迎来寒露,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专家提醒说,此时节,气候会越来越干燥,公众需防范“秋燥”伤人。

       每年10月8日或9日,太阳达到黄经195度时为寒露。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天气干燥。

       这样的天气特点,很容易发生“秋燥”,症状表现为,早晨起床时嗓子发干、皮肤干燥、鼻子出血、干咳少痰等。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表示,“秋燥”并不可怕,治疗也比较容易,但家庭护理和调养十分重要,否则可能会缠绵不愈。

       生活中,很多人认为只要多喝白开水就可以对付“秋燥”。对此,李艳玲表示,喝白开水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但对于正常人来说,要想完全抵御“秋燥”带来的负面效应,最好在白开水中加些盐或蜂蜜。“这样既能补充人体所需水分,又可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

        李艳玲指出,“秋燥”原因很多,而饮食不当是一个重要的诱发因素。因此,秋季饮食应突出“清润”,即养阴清燥,润肺生津。

        她建议少吃或不吃辛辣香燥食品,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宜多吃滋阴养肺、润燥生津的新鲜瓜果蔬菜、豆类及豆制品。

      (新华社天津10月8日专电)

来自: 开封网-汴梁晚报 ;原作者: 侯利平 不离;不弃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