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腹主动脉巨大血栓形成,血栓随时脱落,堵塞内脏动脉或/和下肢动脉发生致命性后果,传统治疗棘手。2016年3月,全球首例腹主动脉可回收式支架置入并取出术在我院放射介入科顺利实施,这是继我科开创性使用可回收式支架治疗腔静脉血栓之后的再一次全球首创技术。该项新技术的成功实施,为大动脉血栓、尤其巨大血栓治疗开辟了一条全新道路。 患者X某,女,47岁,因剧烈腹痛3天。当地CT显示:胸腹主动脉巨大附壁血栓合并门静脉广泛血栓,血栓范围上至腹主动脉膈肌水平,向下累及肠系膜上动脉及左肾动脉开口,脾脏已经大面积缺血梗死。患者3年前曾因左上肢动脉广泛血栓而行截肢手术,入院后进一步检查发现,除腹主动脉血栓形成外,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亦广泛血栓形成。结合患者病史及检查,考虑易栓症。腹主动脉上段附壁血栓棘手,若不能及时有效处理,血栓可能随时脱落,堵塞腹腔动脉、肠系膜动脉、髂内动脉或下肢动脉,导致大面积肠坏死、肾梗死或下肢坏死,危及生命。 该患者病情复杂,血栓远段已经累及肠系膜上动脉及肾动脉,行外科切开取栓,很可能造成巨大血栓脱落,广泛栓塞肠系膜动脉分支或髂动脉,加重肠管、肾脏缺血甚至坏死。鉴于我科自主发明的血管可回收式支架(韩新巍式血管可回收内支架)已成功用于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并获得良好临床疗效,该应用的首篇SCI论文已于2007年发表在《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杂志上,为国际上认可的第一个成功应用于人体内的血管可回收支架。 对于腹主动脉血栓患者,早期有学者行支架压栓以固定血栓,减少血栓脱落风险,但支架置入远期有可能堵塞重要脏器的供血动脉导致闭塞,本例患者易栓症血管内长期内支架置入极易继发血栓形成,或因支架长期压迫刺激血管壁导致局部血管内膜过度增生,引起血管再狭窄甚至闭塞。经全院相关科室讨论提出采用可回收式支架置入腹主动脉压迫固定血栓、压迫粉碎血栓加速血栓溶解,血栓溶解后再取出支架以避免长期置入的一系列并发症这一设想。经文献检索,未见可回收式支架用于治疗主动脉血栓等病变的报道。经科室讨论后,同时上报医院医务处并获准,决定分别行上段腹主动脉可回收式支架置入治疗腹主动脉血栓,经TIPSS途径行门静脉置管接触溶栓。 为了提高该患者的手术成功率,降低血栓随时脱落的风险,术前做好每一项准备。3月10号在韩新巍主任指导下,任建庄教授、张文广主治医师、张庆辉医师等为患者施行手术。为防止支架置入过程中挤压血栓造成脱落等意外情况,手术团队谨慎操作,先左股动脉穿刺以提前预留导丝于肠系膜上动脉、左肾动脉内进行保护,若置入支架时,血栓脱落上述分支血管,可后续行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再切开右股动脉行腹主动脉支架置入,反复造影确定支架最佳位置并释放,成功固定血栓未出现血栓脱落。然后再经TIPSS途径行门静脉溶栓导管置入术,手术顺利。 术后患者腹痛减轻,2周后造影复查,腹主动脉血栓大部分溶解消失,仅残留少许附壁血栓,顺利实施行可回收式支架取出术。经门静脉留置导管造影证实门静脉血栓完全溶解。支架取出术后患者病情明显缓解,于入院后第16天康复出院。 出院1月时复查双侧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双下肢动脉及门静脉均显影良好,无血栓形成,上段腹主动脉内腔正常,残留的少量附壁血栓进一步减少。 血管可回收式内支架既可压迫固定血栓,也可压碎血栓促使血栓溶解,同时又能防止血栓脱落,最终避免了内支架长期置入易于发生血栓和血管再狭窄等一系列并发症。该项新技术的成功为胸腹主动脉血栓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为主动脉梗阻合并血栓患者带来了福音。也是继我院介入科完成的全球首例可回收式滤器式支架治疗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之后的又一项重大创新技术,填补了国内外空白,更促进了介入医学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来自: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赵子君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