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闫玲霞,去年7月,接受组织委派到南乐县张果屯镇冯行村进行驻村帮扶。 我一到村里,就立即着手开展村情民情调研,入户走访、建档立卡、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特别是对贫困户家庭,详细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建立扶贫工作台账、制订脱贫计划、联系扶贫就业点,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吃、住在村一段时间后,我很快就和村里群众打成一片,对村里情况也有了清晰全面的了解。 大部分村民思想保守,经济来源单一,主要以传统耕种农业为主,特色产业是“三粉”加工(粉条、粉皮、粉丝)。该村土质多为淤泥地,土壤贫瘠,单靠传统农业增收困难。这是一段时间后,我在村里得到的最大感受。 为帮助村民提高收入,我充分发挥在县直单位工作的人脉资源优势,联系南乐县产业集聚区内的禾丰、红高粱、德信食品等企业,为冯行村群众提供就业岗位82个。 面对村内基础设施薄弱又无力修建的情况,我积极协调建设项目,在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帮助村内整修了3条主干道共7776平方米,并对村巷道路进行了拓宽并安装了路灯,给村民的出行和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为活跃群众的文化生活,我又联系有关部门为村里添置了健身器材和音响设备,通过开展广场舞比赛、秧歌大赛、乡村梨园春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群众的文化生活得到极大丰富。同时,我还结合党员主题活动日、“1+10”党员联系户等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党课教育、文艺演出、科技培训、普法宣传、大型义诊、爱心理发、捐献衣物等各类活动,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多办事、办好事,力争当好脱贫攻坚的“领路人”。 几个月来,我走家入户了解情况,哪家有困难,哪家需要帮助,我都了如指掌;如何带领村民致富,如何改变村容村貌,如何帮助村民解决实际困难,我时刻挂在心上。我随身携带着帮扶日志,将村里的大事小事一一记录下来。 村里一些外出务工人员在暑假期间为孩子去留问题愁眉不展,我就充分发挥曾从事过教育工作的优势,为村内贫困户子女和留守儿童共计36个孩子办起了爱心辅导班,每天为孩子们免费提供学习和心理辅导,并为每个孩子建立“亲情卡”,定期开展家访关爱活动,帮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在冯行村,我就是普通的一员,一名冯行村的村民。下一步,我打算充分利用该村粉条、粉皮加工的传统优势,一方面往外推销“三粉”产品,大力发展特色产品加工产业,打造老作坊原生态红薯粉皮;另一方面考虑怎么带领他们多学本领、创业创收。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让冯行村的村民早日脱贫,生活得更好。 张果屯镇冯行村位于南乐县东部,距县城9公里,共有190户860人,耕地面积1139亩;建档立卡贫困户51户,贫困人口166人。该村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相对滞后,2015年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外出打工是村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濮阳文明网)
来自: 濮阳文明网 ;朱亚康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