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收获。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2014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上,济源市共签订合作项目34个,总金额达64亿元。 这是一个展现愚公故里风采的平台。3天时间内,我市不仅参加了全省统一组织的活动,还盛邀上百名客商参加了济源市举办的装备制造及模具产业专题推介会,增强了承接产业转移的精准性。 这是一场凝聚发展动力的盛会。在本次活动中,济源市推介了项目,展示了成果,结识了朋友,树立了形象,为济源下一步承接产业转移积蓄了能量、打下了基础。 丰硕成果再添发展实力 2014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可谓名商云集。中国工程院等21个国家级行业协会,西安交大等7所国家重点高校,以及部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参加了本次盛会。各界名流巨贾齐聚郑东新区,同握友谊之手,共谋中原崛起。 济源市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提前做好准备工作。10月30日,由各产业集聚(开发)区、镇(街道)及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代表团提前抵达郑东新区,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进行沟通衔接。 济源市委书记何雄亲自参加此次对接活动。市长王宇燕提前到达济源市所邀客商下榻的酒店利用晚上及吃饭时间与客商进行面对面沟通。我市发改、工信、商务等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协调配合,确保了各项活动的正常推进。 在开幕式当天举行的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签约仪式上,我市3个项目现场签约,分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中煤科工集团签订的西安研究院钻探装备项目、虎岭产业集聚区与富士康科技集团签订的福士瑞精密工业(济源)有限科技公司科技园项目、坡头镇与河北省华菱冷却设备有限公司签订的环保节水型冷却塔项目。此外,还有31个项目在我市举办的装备制造及模具产业专题推介会上签约。这份成绩单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希望。 宣传推介储备发展潜力 更多的合作和投资意向还在酝酿中。 10月31日中午刚吃完饭,天津自行车电动车协会理事长龚孝燕就在济源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的陪同下,乘车前往济源考察。龚孝燕此次携爱玛、雅迪、新大洲等名牌自行车、电动车企业负责人前来参加2014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主要目的就是增进对济源的认识和了解,为以后合作打下基础。 “如果有可能,我们想在济源搞个‘天津产业园’。”龚孝燕告诉记者。她说,天津是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自行车、电动车生产基地,年产自行车4000万辆、电动车1600余万辆。但该产业目前同质化、低质化严重,急需转型升级。他们对济源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很感兴趣,希望通过考察了解,寻求合作空间。 上海模具产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董方元也率协会几位理事前来参会。“我们对济源的产业基础很感兴趣。”董方元说,模具产业发展需要相互衔接、相互配套。济源拥有力帆、富士康等大型企业,有高端技术人才培训的优势,他们会选择合适的时间到河南、到济源考察,也会在适合的场合,向更多企业介绍济源。 转型升级增强发展动力 2010年以来,济源市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产业转移对接,签订产业转移合作项目200多个,加快了我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步伐。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近年来,济源市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与沿海地区政策、体制上的差异在缩小,要素、区位、成本和市场等优势在扩大,基础支撑条件不断完善。特别是随着我市3个产业集聚(开发)区的建设,投资软硬环境不断提升,济源具备了接纳国际国内高水平、大规模产业转移的条件和能力。 “通过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开发)区已形成机械制造、钢产品深加工两个产业集群。反过来,现有产业集群又成为下一步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所在。”虎岭产业集聚区党工委书记翟伟栋说。本次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期间,该集聚区又与富士康科技集团签订了总投资5亿元的福士瑞精密工业(济源)有限公司科技园项目。 从与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富士康合作,到与重庆力帆合作生产新能源汽车,再到与西安交大合作建立的济源产业园……呈“链”式在济源集聚的数百家已建成或在建企业,为济源产业结构调整注入了生机,一场由重变轻、由旧变新、由低变高的产业革命正在形成燎原之势。
来自: 济源网 ;微光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